关于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转型发展的建议

时间:2015-11-12 浏览:339字体大小:

关于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转型发展的建议

李常健

    2015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年。我校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应当系统地审视过去、谋划未来,从而保障准确的发展方向,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在此,就“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和“十三五”期间学校的内涵发展谈三点个人看法。

    一、转型发展应贯穿规划全篇

    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是学校今后五年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南,既要尊重历史,又要立足于现实,更要放眼于未来,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一条主线来统领全局,贯穿规划全篇。

    转型发展是 “十三五”期间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和申报专业硕士点是学校“十三五”期间的基本目标,强化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科学研究等是学校“十三五”期间的主要工作任务。也就是说,转型发展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学校发展的主旋律,所有学校工作都将围绕转型发展来展开。因此,在“十三五”规划中要以转型发展作为主线来统御学校的各项重要工作。

    二、转型发展要牢牢把握几个重要环节

    (一)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很重要,它决定了转型工作的发展方向,是转型能否成功的前提,因此,我们在编制“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和谋划“十三五”期间学校的转型发展时必须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包括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方式、办学思路、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等,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办学定位的确定,然后才是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的确定。要做好顶层设计,要进行纵向的思考。要重新审视学校升本以来的办学历程,总结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经验,找准存在的问题,在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方式、办学思路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反思和探讨;还要进行横向的比较。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将我校与全省乃至全国有代表性的同类院校进行比较分析,分析我们的不足,寻找我们的优势。在此基础上,确立“地方性”、“应用型”、“重特色”的办学定位,关于这一定位,大家已经达成了高度的共识,重要的是如何理解“地方性”、“应用型”、“重特色”,我个人的理解,对我校而言,“地方性”体现在我们的服务面向必须立足永州、面向湖南、辐射全国范围的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该根植地方、融入地方,在服务中求生存,在贡献中求发展。“应用型”体现在面向社会需求科学设专业、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协同育人才、面向实际问题协作做科研。“重特色”就是特色学科专业、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应用科学研究和特色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根据“地方性”、“应用型”、“重特色”这一定位,确定“十三五”期间我校转型发展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发展目标必须要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也不能原地踏步甚至退步。“建设地方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我们学校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不可能在“十三五”短短的五年内一蹴而就,可能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只能是通过转型发展,为建设地方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这个目标只是一个定性的目标,还应有定量的目标,包括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应用型学科专业的数量和比例,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和教材建设的数量和比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基地的数量,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数量和比例、应用科学研究平台和成果的质量和数量,特别是是否成功申报专业硕士点等等具体目标都要在顶层设计中阐述清楚。只有把这些顶层设计的重要问题考虑清楚了,转型发展才有可能沿着正确的方向真正落到实处。

    (二)核心任务

    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办学的方方面面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非常的复杂,在“十三五”期间,我们的办学资源还比较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应该抓住其中的核心任务,集中力量在这些环节取得突破,为实现转型发展找到突破口,开辟正确的实施途径,从而带动学校的整体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发展。

    核心任务要按照问题导向的原则,根据我校办学当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来确定。当前,我校在建设应用型大学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师资队伍素质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服务地方的应用科学研究水平较低、办学特色不鲜明等。针对这些问题,“十三五”期间,我认为,我校转型发展的核心任务主要有: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建设一批应用型专业;推进综合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开展应用科学研究,提高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培育和凝练办学特色。

    (三)教学综合改革

    当前我校在建设应用型大学的过程中存在的上述主要问题涉及到学校多个部门职责,涉及多种政策配套,涉及多方利益调整,靠原来的单项改革或者局部改革难以凑效,必须在全体师生的参与下,对学校进行深刻、全面的教学综合改革。

    教学综合改革涉及教学管理、教学运行、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论证与建设、课堂教学组织、课后教学活动配合、实践教学等问题,还涉及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管理、学生管理与学业考核评价、管理者对教学改革的责任、资源配置、育人环境等方面,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那么,教学综合改革究竟该如何着手?我认为,必须紧紧围绕如何解决上述主要问题来展开教学综合改革。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六好”来推动综合教学改革,实施转型发展。“六好”主要是指把专业建设好、把培养方案设计好、把课程教材建设好、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好、把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好、把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好等。

    把专业建设好。一是实施院系管理体制改革与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必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比较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的特点。二是明确我校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修订专业建设规划。三是成立企事业单位人员参与的校院两级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和督查专业建设,促进各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四是建立专业调整动态机制,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度和市场竞争力。对接永州建设东盟先导区、承接产业聚集区、现代物流实验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和湘粤桂省际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确立和培育品牌特色专业。通过这些措施,增加应用型专业的数量,提高专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

    把培养方案设计好。关键是与企事业单位联合研究和确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措施:一是明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具有一定社会影响、较强办学实力、鲜明办学特色,致力于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小而精’的应用型区域性大学。二是加强通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具有艰苦奋斗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学得好、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乐于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三是优化专业核心课程,促进学生核心知识的掌握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四是增设特色专业选修课程,培育专业特色。五是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建立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独立设课的实践课程比例,提高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

    把课程教材建设好。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紧密合作,优化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改革平台,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按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精选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与手段,采用探究式、开放式、案例式、参与式等方法,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还要建设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本教材。

    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好。一是立项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二是加大对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教学平台的投入。三是建设实验教学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推进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四是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基地,重点建设一批特色和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

    把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好。要推进“四方”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一是合作教学。积极联合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完善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学校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来校主讲课程、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实习等。二是合作共建教学资源。三是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四是合作促进学生就业。通过“四方”合作,构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协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机制。

    把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好。这是实施转型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要采取外引内培相结合的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引进、培养措施,积极建设一支教师资格、工程师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兼备,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对于一些建设应用型学科专业急需的领军人才、具有丰富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要舍得花大价钱,采取特殊的破格政策加以引进。

    (四)应用科学研究

    要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主动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学科建设,使科技创新同产业发展聚好焦、接好轨,通过开展紧密对接生产一线的应用科学研究,提高应用科学研究水平,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要努力使我校成为区域特色产业和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和技术咨询服务中心,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学校转型发展。这方面,最急迫的是建立健全教师应用型科研成果、项目的评价机制和鼓励教师从事应用科学研究的奖励办法。对从事应用科学研究的教师,根据其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力、贡献率的大小来衡量其研究水平和价值,使他们与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教师一样能得到学校的重视。

    (五)办学育人特色

    特色是一所高校最重要的内涵。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要坚持围绕“地方性”“应用型”这两个特征来培育办学育人特色。一是学校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大力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亟需的人才。二是要做好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和传承。学校充分利用柳子文化、舜文化、女书文化、萍州书院文化、瑶文化等永州地方文化资源,开设特色专业选修课程。同时,通过对永州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推介,传承地方历史文化;三是把应用科学研究和地方文化研究与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三、转型发展要正确处理几种关系

    1、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学科是专业的基础,传统形态的大学课程体系以学科逻辑体系设置,学科水平高低是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衡量和评价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学校声誉和地位的重要因子。因此,很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升本后都模仿老牌大学狠抓学科建设,在学科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而这些学科大多是一些基础性学科,应用型学科很少,因此,这种学科建设步履维艰、收效甚微,学科建设没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落入了东施效颦的困境。应用型高校应当重点发展应用型学科,应该结合地方经济社会的特点打造富有特色的应用型学科体系,其学科体系应该服务于专业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平台和支撑,促进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应当以专业统筹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以及所有条件。在资源的配置方面,不管是校内资源还是校外资源,不管是政府资源还是社会资源,一定要服从于学生的培养,一定要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但是,如果我们因此而忽弱甚至完全放弃了基础科学研究,又很可能落入“办本科的职业技术学院”的窠臼,丧失本科教学的基础,失去未来向更高层次的大学发展的能力。因此,如何处理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关系是我们在编制“十三五”规划和谋划转型发展时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这一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制定相关政策就会失去依据,甚至前后矛盾、顾此失彼。

    2、办学成本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投入办学成本与人才培养质量正相关。但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怎样用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人才培养效益,获得最理想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很复杂很困难的一件事。例如,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鼓励小班上课,这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研究导向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是,这需要更高的师生比。当然,较高的师生比有利于教师在科研和服务社会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取得更多的成果。有利于教师的在职培训培养。但是,这需要更多的课时费,导致用于校园环境建设、教学仪器设备购置、师生生活设施的改善等方面所需经费相对减少。因此,必须在成本和质量方面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才能真正促进转型发展。

    3、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对接职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背景下,很容易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应该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找到正确处理两者关系的办法。

    4、坚守与拓展的关系

    包括我们原有的传统强项专业的传承与新专业的拓展之间的关系,原有的优势特色的坚守与拓展新的特色领域的关系等等。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才能使我们扬长避短,在弘扬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在转型发展中拓展出一片崭新的天地,创造出更加辉煌的办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