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与“转型发展”

时间:2015-11-13 浏览:337字体大小:

“守正创新”与“转型发展”

——关于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几点认识

 潘雁飞

    我院,大家习惯简称为“人文院”,其实这简称不正确,这个学院很难给它一个简称。因为它涵盖了三大学科门类:文学、法学、教育学。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学科、专业结构都比较尴尬。文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有两个专业:汉文、秘书学;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法学一个专业:法学。教育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2个教育学、心理学,没有专业支撑。我们自身有一个专业结构调整的问题!

    从学科建设上来讲。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有三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其中一个还是“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而法学、教育学、心理学均没有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显示学科地位不高。

    十三五规划,我们如何谋划?

    一、关于定位问题

    “十三五”规划首先应确定我们的办学定位。办学定位是什么。我以为就是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所说的“地方性、应用型、重特色。”外加“国际性”(《把握‘学校主体,地方主责’工作定位,积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地方性,是指人才培养为地方基层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社会服务是立足永州,进行“教育服务、咨政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重特色”就是“错位竞争、差异发展,扬长避短,创新发展。”“国际性”,张大良没提,因为这是带引导性的讲话,是拔高的要求,不宜全面铺开。但是我们却必须要提,全球一体化时代、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国际化是绕不开的趋势,这个“国际交流”迟早要做,早做比晚做好。具体到我院是要适时适当地开展国际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在“十三五”时期能“互派留学生,互相承认学分”。

    二、关于专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模式

    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法学三个专业发展不平衡。汉语言文学是老牌专业,今年看,招生来势很好,但就业不尽如意(师范类就业不如非师范文秘方向)、法学专业招生和就业有一定的严峻性。秘书学是新办专业,目前没有毕业生。但从汉语言文学的涉外高级文秘方向看,就业形势较好。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秘书学专业是特设专业,是完全应用型专业,必须对接秘书行业,我们拟设置行政秘书、商务秘书、文化创意三个方向。其中文化创意方向主要是依托永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对接相关文化创意产业。

    法学专业也必须对接行业。法学专业教育要有一个大改革。今后与法律相关的职业必须要科班出生的人才。而且必须通过司法考试。这就带来两个挑战:教学挑战、就业挑战。今年教育部工作计划19条单列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问题,今年将召开全国高等法学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高等法学教育综合改革,而且要求与司考结合。其中特别强调了“法律专业硕士”与“司考”相衔接。这“衔接”二字内涵很丰富,是否意味着取得法律专业硕士便算通过了“司考”?或通过了“司考”便可以授予“法律专业硕士”?我们必须打提前量,“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因应这一变化。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老牌专业我们的转型理念是在“守正”基础上进行创新,转型发展。设置师范方向(按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要求设置相关课程)、创意写作方向(建立创意写作坊,培养各类型写作人才,同时对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文献方向(因应地方文化文献整理与研究,小班教学)。

    关于中文类专业。我想引用几位大学教师的话强调一下它的无用之用:

    北大中文系原主任温儒敏说:母语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母语,是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前提。而一般常说的“国学”,即传统之学,其一部分核心内容,就是现在“中文学科”研习的对象。比如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都是了解和承续优秀传统文化所必需的学问。

    北大中文系主任陈跃红:一个民族的母语和文学,一直以来都关乎一个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的承继和开拓创新,关乎国家核心价值的塑造,关乎国民精神素质改善和提升,关乎人的灵魂安顿,这就注定其在任何时候都“边缘”不到哪里去。

    南开大学副校长,教育部中文学科教指委主任,中文学科质量标准制定负责人陈洪说:“中文(汉语)是国家通用语言,中文学科在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具有特殊意义,这种学科性质决定了其在我国社会文明建设中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他认为,从国家文化战略、地区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看,中文方面的专门人才,仍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中文就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血脉,是中华民族实现身份认同的文化基因。”又说:“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文盛则民族盛,中文衰则民族衰,中文亡则民族亡。”

    我院的教师教育部没有专业支撑,但却有专业依托。一是改革师范生课程模块设置体系,对接教师资格证考试来进行教学,二是可以依托我校师范类各专业,联合各师范专业学科教学论设立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中心(2015年开始):进行师范生职业能力训练、师范生职业能力测试(含愿意当老师的非师范生)。

    “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拟根据质量三十条第二十二条“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精神:设立人文社会科学实验班:大文科(具有宽厚扎实人文与社会学科知识与学科背景)、文经管法相融通的通识平台、专业性复合型应用人才、优秀的个人素养与意志品质。实行导师制,小班教学,采用淘汰制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各专业学分互认。

    2、专业拓展: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将文学与艺术学相结合,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国际汉语教育专业,提供孔子学院师资,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国文化。

    三、关于教学质量与课程建设

    我们拟“十三五”期间普通本科要根据国家专业质量标准,突出应用型课程体系设置。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的“度”和实践教学的“度”,不搞一刀切,不同专业可以提出不同的比例要求。“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器”的关系要处理好。特别是人文类学科更是如此,有时它们更需要多学一点无用之学,无用即大用,因为人文就是植根于内心的素养。特设专业、师范专业要与行业对接。要按职业标准设置课程体系。

    同时我院还建议“十三五”期间,人才培养要将“人文通识”贯穿文理科。可不可以考虑入校前1年半不分专业?二年级二学期开始专业分流?龙应台说:“大学,是一个人文精神的源泉。所有的科学、技术、经济和商业管理的发明,都必须以人为它的根本关照。离开了人文,一个大学,不是大学,只是技术补习班而已。”

    实践教学上探索专业基本能力内涵,完善专业能力过管制。在实践课程设置上我们将将永州文化田野调查作为各专业重要的实践课来开设。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我们将正确处理“专”与“兼”的关系。专,是指有某一行业扎实的专门知识和应用能力。兼,是指兼有较强的适应性,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所拥有的实践能力去发现、提出和解决相近行业的实际问题。这样便有利于最大限度涵盖毕业生今后工作岗位的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发展需求。因为大学生就业一元差异越来越大,有时专业优势又受制于市场的变化,岗位上从一而终的专业热情已大为递减。

    我们拟在“十三五”期间实行适当的“严出”制度,像厦门理工学院一样,严把考试关、严格学籍管理、严格培养过程、严格课程标准和要求。牺牲1-2年的毕业率与就业率,扎扎实实将学生学风转变过来。

    我们拟在“十三五”期间实行辅修双学位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实现多专多能。

    总之,围绕质量,我们的转型将使课程改革(灵活、有效)、考试改革(严格、多样)

    四、关于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目前我院学科建设有一定特色,但原创性,标志性成果少,整体学术水平不高,如永州历史文化中的舜文化、瑶文化、柳文化、濂溪文化、碑刻文化、女书文化等,很多处在资料搜集整理阶段。其中女书文化错失机会,其研究大部分成果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的学者;二是文科的团队意识不强,单打独斗,学术梯队建设不好。学术的薪火相传存在问题。有些影响力,只是个人影响,没有团队影响力,也看不到承继性。三是科技支撑、智力支撑对接地方、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有意识,少行动,成果微。

    人文与社会科学合为一体了: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文学、哲学、文化学、人类学。

    学校要发展以永州历史文化为特色的优势文科,在“十三五”规划中首先要整合科研平台。与永州政府合作“成立潇湘文化研究院”或“永州历史文化研究院”。这个个科研机构既是政府的,又是学校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以学校的研究力量为主,民间学者为辅。承接政府相关研究课题,带动学术团队建设、学术梯队建设,也有利于集体攻关。真正起到学术研究、咨政服务、文化服务的作用,也凸显了“特色”。同时将相关校级、省级与永州历史文化相关的科研平台、科研基地、科研所与之协同互补。

    我校原由师专升格而来,传统教育优势学科不能丢弃。“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师教育部”可以整合相关教学学院学科教学论的力量,在“十三五”前期申报教育专业硕士,使教育学(师范)这一优势学科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

    五、关于队伍建设与师资发展

    目前我校师资队伍水平不高,教学满意率较低,学校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缺乏。

    “十三五”期间必须加大引进高端人才的力度,注重团队建设,培养领军人物和学术骨干、教学名师。

    建立专业负责人为核心的骨干教师群、课程负责人为核心的教学团队。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专任教师教授化工程。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开展游学制。经常性的知识更新。法学老师地方挂职锻炼。

    在队伍建设上,要注意两点。一是改变引进心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要造成人才流动的宽松环境。也许人才反倒会源源不断涌来。我们现在的各种人才引进协议规定过于“硬化”。人情人性味不够,人才心理上有一种拒斥心理。

    二是改变引进思路。不是买过去而是买未来。资金投入不是看他过去怎么样,而是要求他未来怎么样。比如引进后5年内,8年内每年年薪多少,但必须完成多少科研教学任务,开出多少门课。

    三是在我校可以考虑适度放开年龄引进。如一般是45岁以下的教授,我们可以放开至50岁。博士也可以放开至45岁以下。

    四是要注意引进名学者的博士,特别是学术领域内领军人物(长江学者以上)的博士。往往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学术交流的方便、课题的获得,学术人脉等等)。

    五是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在校工作时间可以灵活处理。不要求连续性在校工作2个月。可以间断性。

    六是双师双能型教师聘请问题。要制定相关聘请的制度,提出目的要求与相应的待遇。对于双师双能型教师应淡化学历学位职称,而看重经历、阅历、实践能力、业务能力,以这些因素定等级,给予相当于教授、副教授、讲师级别的待遇。

    六、关于保障措施

    要完成“十三五规划”,必须在规划中写明保障性措施。保障性措施本身也是一种规划。如管理体制改革如何从注重形式检查向内涵检查转化,学校的考核机制该不该以毕业率、及格率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这无助于适当的“严出”)?

    绩效分配制度改革规划,基本绩效、奖励绩效如何使教师及其他广大职工将主要精力用在教学科研和工作岗位上?如何规范兼职兼薪?尽快制定像湖北科技学院类似的管理重心下移办法。

    另外,基本的有特色教学条件建设,如多样化教室和国学教室建设等等。也在我们的计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