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师生深入讨论“双一流”建设

时间:2017-06-21 浏览:399字体大小:

本网讯 6月19日,校党委书记陈弘教授撰文《 “‘双一流’建设”三思》。文章发出后,在广大师生中引发广泛讨论。大家纷纷结合各自实际谈思路、议实招。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潘剑锋认为,地方高校“双一流” 建设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要遵循党和人民满意原则,要遵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体而言,第一,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就是大学能够为各行各业培养有用人才和创新人才,能够取得重大科学研究成果并对本国或世界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地方高校要坚守教书育人的大学之本,要按照自身特点优势、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发展自身特色。第二,要遵循党和人民的满意办大学,就必须以党和人民的满意为宗旨。在现阶段,地方高校不仅要考虑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学习、生活条件,以及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更重要的还要考虑如何让学生享受到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让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找到工作,找好工作,让家长满意,让群众满意,让社会满意。第三,要遵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考察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路径,根源都在于体现了国家特色、民族特点和文化自信,在于引领了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自觉肩负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地方高校而言,办大学就是要扎根地方,坚持“根植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思路,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实际,审视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发展路径,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打造优势学科专业,以地方需求、地方资源为依托构建特色,形成比较优势,办出水平。

教务处处长石循忠提出,学科培育教师,教师提供课程,课程组合专业,专业培养人才。因此,学科是高校办学的逻辑起点。服务地方、产教融合的特色应用学科,能够培育一大批从事优势应用研究的教师。教师要切实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基于案例的研讨式教学。在实践基地挂职锻炼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选择课题,做到毕业论文(设计)“真题实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这样利于形成地方高校基于产教融合的转型发展良性循环。思考诚可贵,建设价更高。我们一定要认准方向,守住根本,保持特色,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推进转型发展,加强专业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科技处处长杨金砖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精英层面的“211”、“985”,到全覆盖的“双一流”,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谋划,更是一场深刻的高校内部学科的重组与高校内涵发展的变革,特别对地方高校而言影响尤为深远,机遇尤为难得。“双一流”建设是所有高校的目标和任务,也是高校发展的强大动力所在。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育天下之英才,而育人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涵养、斯文、人格和能力,而非其它。正如德国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所说:“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如果一味对“高端成果”、“杰出师资”、“高被引论文”、“高被引学者”等高大上指标的追求,一味对“博士比例”、“科研进校经费”等的考量,而不顾及当下社会的现状和高校发展环境,其结果只能制造出大量华而不实的“千校一面”的花瓶,而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可用之才,更无法触及高校的特色发展。教育必须耐得住寂寞,教师必须要有特立独行的操守,高校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理念。舍之,任何形式上的喧嚣与理论上的标新立异,都于教育的本身无益。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潘雁飞提出,对于地方性高校而言,一流大学就是培养合格人才、高水平应用型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一所地方高校达到了这三点,就是地方一流。同时,“特色是地方院校的生命”,如果我们融入了地方,服务了地方,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在这方面有所建树,人无我有,我们的学科就具有不可替代性,就是有特色的一流。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廖雅琴认为,“双一流”建设为地方院校改革发展、提质进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破除身份固化,以育人为核心,注重特色,坚定“双一流”建设的信心、决心和恒心。作为育人高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应从以下方面打造自身特色,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一是以“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为契机,形成思政课教学特色,力争实现“三个度”的目标,即全面提高我校思政课的美誉度、各部门对思政课的认可度以及全体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二是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形成服务社会的马院特色。依托思政重点学科,与永州市各战线、各部门对接,做好理论宣传、党建研究以及干部培训等工作。三是与中学深度合作,形成加强思政专业、师范生技能培养的育人特色。

理学院院长唐耀平提出,关于高校改革发展,教育部两个纲领性的文件已阐述得很明确,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做好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和特色办学三篇文章就是我们的办学根本。理学院近年来一直以“为学校发展打好理学学科基础,通过加强数学与应用数学和物理学两个师范专业的转型发展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卓越教师人才”为办学目标,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也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