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推动学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时间:2017-10-30 浏览:318字体大小:

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推动学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校党委副书记 唐艳明

一、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认识和体会

在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本人认真学习、仔细领会这个报告,深感报告主题之鲜明,思想之深邃,理论之丰富,气势之恢弘,目标之明确,态度之自信,决心之坚定。通过学习和理解,深切感到报告具有这么几个特点:

确定了一个好的主题。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个主题是新的时代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彰显了党中央高举旗帜、初心担当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坚定决心和“四个自信”。

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要的政治判断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方位的精辟概括。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国民族实践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出了一个新的判断。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中指出,主要矛盾变化了,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仍然需要我们充分认识,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诞生了一个新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内容全面丰富,内在逻辑谨密、理论博大精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
  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报告在分析国际国内新形势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十五年”的奋斗目标。即第一阶段(2020-2035)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2035-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目标描绘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宏伟蓝图,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本色初衷和使命担当。
   阐述了一个基本方略。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就必须坚持做到十四个坚持,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以严治党。这个基本方略回答了中国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问题。

强调了一个根本要求。就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的建设要有新的气象,新的作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

认真学习报告还有一个很深的感触。报告与过去比相对长了一些(32000多字),但在仔细聆听和细细品读中并不感到冗长和吃力,而是充满了激情和感动。为理论的博大精深而赞叹,为五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而感动,为提出的伟大奋斗目标而振奋。报告朴实的文风和接地气的语言深深打动了我。我感到,这个报告不是只给理论研究的专家们研究的,而是要让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并为之不懈奋斗的。如:“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推动学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抓好党建基础工作的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作出的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抓好落实,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学校党建工作创新开展,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强基础促党建”工程。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学校三级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师生、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要以党支部“五化”建设为抓手,狠抓基层基础工作,夯实基层基础,筑牢党建根基。二是要创新组织设置,实现全面覆盖。报告强调,要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学校要以报告精神为指导不断创新组织设置,实现全面覆盖。努力做到教工党支部进实验室、课题组项目组、科研平台等;学生党支部进公寓、进社团、进实训基地。进一步探索流动党员党支部建设,在大四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临时党支部,在离退休干部集中地建立党支部。三是要抓住关键要素,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建设好基层党组织,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党组织书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更加凸显了“抓书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重要位置,要作为重中之重和首要任务抓好抓实。学校要严格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要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通过培训培养、监督检查等方式,提高直属党组织书记和党支部书记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四是要进一步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将“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地生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从此次学院调研工作干部测试题中发现,部分中层干部还不能完整答出“三会一课”,有的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好,为此学校要想方设法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谈心谈话制度等,加强党员的日常教育监督管理。五是继续开展四先四型”党组织建设,将党建特色活动落到实处。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校“四先四型”党组织建设已经持续开展几年了,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一个党组织一个特色还没有实质性形成,一些已经形成一定党建特色活动的基层党组织没有形成常态。今后我们还要加大建设力度,将党建特色活动落到实处。六是认真谋划好、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真学实做上深化拓展,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按照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部署,在学校迅速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热潮,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全校师生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2.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这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力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我校贯彻落实而言,就是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加强网络、微博、微信、讲座、展览、社团的管理,内聚人心,外树形象,为学校六精战略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我们要始终不渝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之中,贯穿于课堂教学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贯穿到新闻宣传之中,贯穿到管理和服务之中,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之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我们要紧密联系学校和师生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营造良好的政治、思想氛围,弘扬正能量,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我们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推进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聚焦教师、教学、教材三大重点,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十九大精神纳入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着力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