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三进”工作的思考

时间:2018-04-10 浏览:809字体大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等根本性问题,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问题,这个问题任何时候讲,都是最重要、最主要、最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高校这块工作的主要的问题就是割裂了教书与育人这个有机体。往往是跟科研等显性东西比起来,我们的教书育人处于弱势地位,和教育教学相比,育人又相对处于弱势地位。我们知道,大学不是流水线,不能按照固定的模具,把原料注入到模具中,按照统一规格定制、打造,不能“千校一面”、“万人一格”。思想政治工作讲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人的培养,思想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不能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微风细雨、久久为功,这样才能达到育德化人的效果。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十足的耐心和善于回旋的韧性,需要从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来考虑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有自身的规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校思想政治工作这两年来在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先后两次在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典型发言,推荐的项目也荣获了湖南省校园文化成果特等奖,个人认为我校思想政治工作三进工作要取得更大实效和特色,一定要激发动力、树立榜样、突出特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牵头单位,现从宏观的角度谈下个人看法,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是要善于激发动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宏观系统的顶层设计、统一的战略部署。建议在实际工作中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不能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简单视为宣传部门、组织部门、学工部门的工作,不能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讲讲话、整整材料、开开会,而是要统一认识、加大投入,配齐人员,把学校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各位教育工作者都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多方形成合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校党委、行政应鼓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要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成长上关心照顾,多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合理回报,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和环境。

      二是要善于树立榜样。习近平同志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想政治工作要活起来,首先应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深入人心,要有有活生生的内容。电影《兵临城下》有这样一个镜头,斯大林格勒危急之时,赫鲁晓夫问手下如何办?下面有几种回答:有人说整肃军纪、有人说执行战场纪律,最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政工委员说宣传!最终大家知道结果,宣传树立神枪手的典型起到了最好的效果。互联网时代单向度传播的形式,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讲故事,善于把身边的小人物、微事件讲鲜活,平凡人的不平凡人生、平凡岗位的不平凡事迹,是思想政治工作最鲜活的教材。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可以增强教育内容的魅力、吸引力和公信力。

      三是要善于突出特色。“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首先要感谢学校党委、行政给了我一次开拓眼界、增长见识的机会,让我跟随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组对俄罗斯、德国进行为期7天的考察交流,可以说收获满满,感受颇多。最深刻的莫过于德国和俄罗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两国都曾经有过与我们类似的制度,现在虽然制度不同,但是两国对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没有因为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而大肆毁坏,反而都保存得相当完好,成为教育的绝好教材。可以说丢掉了文化,也就丢掉一切。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首先就是要立足地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地方,相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顶天”,是真正的“立地”文化,更是传统文化通俗易懂的具体表达,可以为思想政治三进工作提供现实素材和丰富营养,也是我们地方本科学校突出办学特色,实现弯道超车的实现路径。建议在现有成绩和基础上将地方文化融入到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日常管理之中,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十育人的长效机制。(宣传部 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