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研讨】练好商量“基本功”

时间:2018-05-22 浏览:257字体大小:

  练好商量“基本功”

——读《在学校治理中坚持有事多商量》的心得体会

                  吴春江


陈弘书记《在学校治理中坚持有事多商量》一文,娓娓道来,条分缕析,令人叹服,也发人深思。有事多商量是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好形式,也是党员干部加强能力建设必须练好的基本功。

  一、有要商量的迫切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是说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偏信单方面的说法,就会愚昧不明。只有意见建议听得真、理得清、挖得深、查得实,分析情况才会客观全面,查摆问题才会入木三分,出台政策才会有的放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群众中有无穷的智慧,有无穷的能量,倘若你高高在上,把听取群众意见、与大家商量这道门堵上,你就无异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迟早要上演盲人摸象、掩耳盗铃的悲剧。

二、有肯商量的气度

陈弘书记文中指出:“领导做久了,容易产生自以为是的思维定式,也比较容易滋长居高临下的强势心态。”所以端正态度很重要。听意见的过程肯定百感交集、百味杂陈,尤其是带“长”字的同志,可能顾虑重重,既怕“打开灯”照出陈年旧账,难以收场;又怕“唾沫星子”飞到脸上,丢了面子;还怕“婆婆妈妈”掣肘进程,影响政绩。所以听意见是搞“假把式”、搞“花架子”、搞“表面文章”还是虚心问政于民、真诚问计于民、真心问需于民是检验党员干部为民情怀的“试金石”。凡事只想自己的舒适、只图自己的方便、只顾自己的名声,那他就会为虚名所累、为群众不齿、为组织所弃。

三、有会商量的本事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严厉地批评过某些干部“不会说话”:“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听取群众意见、与群众商量是门技术活。并不要求党员干部人人都成为专家级的领导,但起码要成为一个“万金油”,什么都要懂一点。要加强学习,学一点专业,不要一天到晚讲虚话,要讲点自己的话,讲点心声,讲点能指导工作的话。 一直以来,群众最反感的莫过于那些“常讲的老话、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违心的假话”。党员干部应坚持以“情”为纽带,靠“理”解心结,用“法”化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与群众沟通商量,不但要变“不愿听”、“听不见”为“真想听”、“听得全”,还要变“说不清”、“说不过”为“说得清”、“说得通”。

  四、有能商量的渠道

  听取意见要广开渠道,并注意方式方法。要通过集思广益,合理设定征求意见的内容和方式,要防止无人提意见、无法提意见、不提真意见等情况,还要防止不切实际地征求意见、重复征求意见等情况,杜绝“公文旅行”、“函来函往”。把“面对面”与“背靠背”,“个别听”与“集体谈”,“走进群众问”与“组织群众评”结合起来,让群众既有直接提、当面提的机会,又有侧面提、匿名提的机会,为群众营造一个便捷、畅通的提意见渠道。基于此,学校设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事务管理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让师生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就是开门纳谏、贯彻落实《大学章程》精神的生动实践。

五、有不商量的魄力

  听是为了更好的做,商量是为了更有把握的施工。一方面,通过前期深入调研、广泛论证、充分酝酿、反复讨论等基础上形成的决定,必须雷厉风行、不折不扣的实行,这里容不得讨价还价,容不得观望徘徊,切忌议而不决、久拖不决。另一方面,要坚持集中统一领导与加强民主管理的有机统一。不是什么事情都要大家投票,一是没有必要,认清了、看准了的事情就大刀阔斧的推行下去,没有一股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气神,是杀不出一条血路出来的;二是凡事交由人人投票这是种典型的逃避矛盾、推卸责任、缺乏担当、不敢作为的做法,并非真正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