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治理中坚持有事多商量

时间:2018-06-05 浏览:778字体大小:

 前几天,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学生们就“洗衣机是否进宿舍”进行了投票。据说,大约百分之六十一的人赞成洗衣机进宿舍,百分之三十多的人主张建公共洗衣机房,还有百分之几的人未置可否。在空调、热水进了学生宿舍以后,我曾主张洗衣机进宿舍,进一步完善宿舍硬件建设。但这只是学校一方的想法,同学们会不会赞成?组织公投听取同学们的意见,这件事做得很好,是学校治理的一种进步,由此也引发了我对协商民主的再思考。
       十九大报告说:“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感这句话的真理力量,也体会到实行民主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有些人认为民主很简单,凡是与大家有关的事情大家来投票,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否则就是不民主。另一些人则认为,民主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烦琐,协商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领导权威,甚至还可能会有人在协商中挑起事端,影响安定团结,所以民主不好。
       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我们都需要认真补上民主一课,增强民主素养。回想多年以前,我受组织之命负责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合并三个部门,精简和分流百余人。为做好这件事,我进行了政策法规、历史经验、民主理论等方面的学习准备。其中《领导文萃》一篇关于民主的文章对我启发帮助很大,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民主不是简单就决策方案本身进行民意表决,而是按照大多数人认同的程序和规则决策和实施决策(大意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很多精辟论述,只要我们用心去研读领会,就会有原来如此、理应如此的感觉,在完成繁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时就不会觉得那么棘手。总之,多读一些书,多作一些理论准备,对于依法治校和民主治校,一定会大有好处。
       增强民主素养决不只是领导者单方面的事情,但现阶段领导者的民主意识更重要。原因是,领导做久了,容易产生自以为是的思维定式,也比较容易滋长居高临下的强势心态。做领导工作,武断不代表有魄力,协商也不意味着懦弱。增强民主意识,会使得我们常念及师生员工对公平正义的诉求,常记住“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这一常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理直气壮地讲,民主与环境条件、公民素质息息相关,民主方式、民主制度的选择只能因时因地有序渐进。如果不强调与师生员工根本利益一致的集中统一,学校将会一事无成,一盘散沙。我深信,民主非常重要而且必要,但也不能将少数服从多数简单地与民主划等号。
       细心的人会发现,我校《章程》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强调培养办学治校的共同价值观,二是强调学生和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的权利和义务。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是现代公共管理的重要理念,在涉及到师生员工切身利益问题上,通过正当的程序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吸取合理成分,形成最佳方案,达成最大公约数,利益相关者受到了尊重,事情就会办得更好、更顺畅。听取意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理解、沟通的良性互动过程,也是权利在阳光下运行的最好方式。

 民主治校,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应该做,值得做。希望全校都注意总结和推广这方面好的做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要求,让师生员工有序参与学校管理,使校园更加理性和谐;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公民素质,为未来社会播下民主与法制的良种。( 陈 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