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灵魂的大学生
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 蒋诗堂
“灵魂”有着丰富的含义,也可以有多样的理解。这里的“灵魂”是指思想和精神。
思想,就是思维活动产生的成果,主要指观点、理念、认识等。巴尔扎克说过:“一个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思想中最重要的应是理想信念和科学思想。钱学森拒绝高薪、厚遇和唾手可得的名声而毅然回国,甘于辛劳、贫苦和长期的默默无闻,就是源于他“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的理想信念。一切的伟人、伟业,都是理想信念托举起来的。哥白尼敢冒大不韪挑战并推翻“地心说”,爱迪生不找到最理想的电灯发光材料不罢休,是因为他们相信科学,怀揣着追求真理、力求“更好”的科学思想。一切的伟人、伟业,也都是科学思想成就的。
精神,就是心理意识、意志品格。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是人最可贵的精神。不满于“酒好不怕巷子深”而意识到“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就是有创新精神的体现。一件普通的T恤加上名人的签名立马使价值翻番,也是创新带来的效应。主动请缨参加汶川抗震救灾而牺牲的武文斌,是奉献精神的典范。支教大凉山18年如一日撑起悬崖小学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妇也是奉献精神的楷模。
有思想、有精神,特别是有理想信念和科学思想、有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的人,就是有灵魂的人。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和胜利的正确道路。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着中国一步一步走向繁荣富强。
蔡伦一心想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里程碑在他的手中树起;毕昇孜孜以求打破雕版印刷的死板,中国又多了一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王选发誓要解决汉字信息处理的难题,他成为了“中国激光照排之父”。
希罗(古希腊)、瓦特等一代又一代志士学人前赴后继艰苦探索,终于造出来蒸汽机,成就了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时代就此到来;伏特、法拉第分别研制出电池、发电机,成就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电气时代就此到来;从艾肯到冯.诺依曼再到莫奇利,电子计算机问世,成就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就此到来。
国家、民族的新生与发展需要有灵魂的人;科技进步和人类的发展需要有灵魂的人。
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灵魂的有无和灵魂的境界。
没有灵魂的人看不远、看不清,有灵魂的人看得远、看得清;没有灵魂的人扛不住,有灵魂的人扛得住;没有灵魂的人分析、处理和决策难以科学合理,有灵魂的人分析、处理和决策往往科学得当;没有灵魂的人只会操作机器,有灵魂的人则能研发、修理和革新机器;没有灵魂的人专注于一己之私,有灵魂的人倾情于担当奉献。
大学生较之于其他人,更应该有灵魂。令人担忧的是,当代大学生虽有着很多优势和亮点,但不少人理想信念缺失或模糊动摇,科学思想不够成熟牢固,创新意识没达到应有的强度,担当奉献精神尤其欠缺。学风浮躁,急功近利,到了该警醒的时候了。
“用什么学什么,学多了没用。”这在当今大学生中很有市场。曾记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书到用时方恨少”。有位工程师画了一根线,就解决了生产设备的故障,得了1万元奖金。有人不平:“画一根线就值一万元啊!”工程师答:“一根线只值1元,但知道那根线画什么地方、为什么,值9999元。”只有融会贯通才能游刃有余,而欲融会贯通必须精学博取。
偏好实验实习,轻视文化理论,也成了当今大学生的一种“快餐文化”。要知道,无论学什么专业,无论将来干什么,大学生尤其是本科生都要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要有厚实的人文通识底蕴。口眼手脚功夫全都取决于大脑,更何况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应用型”也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型,而是复杂的知识应用型,知识应用是需要专业理论和人文底蕴作支撑的。而且,夯实专业理论和人文底蕴,不仅仅是积累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更是修养思想、培养精神,塑造灵魂,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奠定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基础。孔子曰:“君子不器。”“器”就是技艺之“匠”,只有领悟和掌握了“道”(即有灵魂、懂道理、掌握规律和方法),方可称大才。“器”与有“道”之才的差别,也就在于灵魂的有无和灵魂的境界。大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不能只满足于一技之长,更不能局限于一用之需。
还有些大学生求学期间就急于接单揽活、求职应聘,甚至为此而置学业于不顾。请三思,现在急于接单揽活,将来可能无活可干。工作职位不会因为你到得早就属于你,更不会因为你到得早就坐得稳。要想起点高、走得快、走得远,必须奠厚基、加满油、充足电!拼来拼去拼的终将是功力和底蕴,磨刀不误砍柴工,厚积才能薄发!
灵魂从哪里来,如何塑造?
灵魂源于深厚底蕴。做有灵魂的大学生,要诀首在多读经典,既要多读深悟人文经典,夯实人文通识底蕴,又要精读细研专业经典,打牢专业理论功底。
灵魂源于丰富阅历。实践出真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许多道理经历了才会明白,许多事情经历了才有体验。做有灵魂的大学生,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阅无数人,要深入社会多实践,在考察、实践中体验和总结。
灵魂源于他山之石。做有灵魂的大学生,要开放自我,多与人讨论交流,汲取思想和精神营养,火花撞击,砥砺前行。
灵魂的塑造,底蕴的的蓄养,三月五月或许难见其长,三年五年自有“小荷初露”,十年八年必有大不同。志存高远,坚持不懈,做一个有灵魂的大学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