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大学四年如何度过——与大一新生谈成才

发布日期:2012-11-30    来源: 站点     点击:

大学四年如何度过

——与大一新生谈成才

 

杨 敬 东

 

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有的人大学四年,发愤学习、成绩斐然;有的人,四年毕业虚度光阴,两年空空。

微软原中国总裁李开复先生给中国学生写过几封信,其中一封信这样写道:“今天,我回复开复学生网开通以来的第1000个问题。关掉电脑后,始终有一封学生来信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开复老师:

就要毕业了。

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

我不知,简历该怎么写,若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白。

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

 

我给大学生举办讲座时,也有大一新生问过我:大学四年如何度过?

这个问题问得好啊!一进大学,就有梦想就有个目标,就有个筹划,那就会学起来有动力,遇到挫折也不怕。我遇到许多作出成绩的人士,他们一进大学,就把大学生活看成人生的黄金时代,规划好大学生活,学好了功课,还参加了学校各种活动,每一天过得很充实,每一天都有收获,为走上社会打好了基础。

为什么要考虑大学四年的生活如何度过呢?大学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年轻人成长的关键期。第五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的代表万珊珊毕业后22年回首大学生活时说:“我深深地感到那是我成长的黄金时代。”在文章结尾再次讲到:“大学生活是我的黄金时代……也是我一生中走向社会的起点。”李开复先生在给中国大学的第四封信中,再三讲到“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一般说来,小学是启蒙阶段,中学是打基础阶段,大学才是你追逐自己的理想、梦想与兴趣,是奔向成才目标的阶段啊!

你可以有一生的梦想、有一生的目标,但大学四年的规划是学习生涯的规划,而不是职业生涯的设计。有人提倡在大学设计职业生涯,我不太赞成,未入职场如何规划职业生涯?而现实的是规划好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如何度过。

    大学四年如何度过?重庆时期一个中央大学的毕业生闵恩泽,毕业40年后,于1985年写过一篇文章《假如我能再上一次大学》,可能对你有点启发。他说:“毕业后几十年的生活、工作、进修学经历告诉我;假如真能再上一次大学(不是老年大学)。我一定会在某些方面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

“(一)如果我能再上一次大学,我一定要认真学好语文课,课余时间还应看点文学书刊,多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不要只钻到理工科书籍里。40年的经历告诉我,语文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

“(二)我如果再上一次大学,要更努力学好基础课。”

“(三)如果再上一次大学,我应当以高兴的心情上好严格要求的老师的课。”

“(四)如果我再上一次大学,我一定要学习周围同学的优点。”

我们从这位老先生《假如我再上一次大学》中不可以悟到如何度过大学四年吗?

其一,要学好基础课。有的大学生给我发来短信说“读书无用”,我看了大吃一惊。“读书无用”、“白卷英雄”那是“文革”的事。他的理由是学的基础课到了社会上没有用,非也。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师大校长王梓坤教授认为,学好基础课非常重要,受用一生。李开复先生也说:“如果说大学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基础是大学的基础课程。”

其二,文理兼修。学文科的,要在课余学点理工科知识;学理工科的,要学文科知识,学好语文,学会写作。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大教授黄祖洽曾在湖南大学作过一场《文理本是同根生》的报告,阐述文理相通之重要。

其三,上好课,不管老师要求严不严,讲得好不好。一位学者说,再差的老师也是你的老师。

其四,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曾在给湖南大学研究生作报告时谆谆教导他们,大学同学关系很重要。

还要记住我国著名教育家、著名人才专家敢峰先生的教诲:“人生有三宝:立志、好学、奋斗。人无志不立,无学难行,不奋斗怎能开辟人世间的大道?”

我认为,在大学四年还要记住“四个学会”: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记住五个懂得:懂得珍惜,即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和珍惜友谊;懂得责任,即家庭责任、学校责任和社会责任;懂得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师长、尊重同学、尊重他人;懂得感恩,即感父母、师长及一切有恩之人的恩。

如何拥有人生“三宝”,如何做到“四个学会”、“五个懂得”?当代大学生洪战辉、文花枝等已为我们作出了好榜样!

杨敬东,国家级人才学专家。1943年生,江苏铜山人,196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湖南省科协原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中国人才研究会理事兼学术委员,湖南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南院士联谊会特约研究员,中南大学兼职教授。

著有《潜人才学纲要》、《潜人才学》、《当代人才问题新视角》、《怎样开发你的潜能》、《人才开发与现代化》、《人才选拔古今谈》等专著。《三湘院士风采录》(1-4卷)主编。面向领导干部、高级职业经理人及大学生、研究生的“潜人才系列讲座”、“走近三湘院士系列讲座”在全国和湖南影响广泛。

友情链接 / Links

传媒学院<br>微信公众号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杨梓塘路130号  电话:0746-6382919  传真:0746-6382919  版权所有:湖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  湘IPC074688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