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通讯员 石峰)转腿如风轮旋动,冲拳似猛虎出山,推掌若行云流水,拳锋划出的弧线在夜空中激起细微破空声......夜色渐深,在武术房内的专项班学生仍在挥汗如雨,积极为备战湖南省大学生运动会努力着。近年来,体育学院立足专业特色,始终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应用型体育人才为核心,构建以教学训练为基础的学训平台、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竞赛平台、以社会实践为助力的实践平台,充分发挥以体育德、以体益智、以体健体、以体塑美、以体促劳的综合育人功能,创新实施“一核心、三平台、五融合”育人模式,实现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体育教育领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以教学训练筑基,深耕课堂改革培根铸魂
成立体育理论课程教研组,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了“一主项一副项”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以校内课程、课外训练、体育竞赛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学-练-训-赛”一体化特色的实训教学体系。同时,结合体育理论教学的特征与学生对体育理论的需求,科学规划体育理论教学内容结构,将健康知识与技能、运动营养与保健、安全应急等体育理论教学元素纳入体育教学课程体系,通过渗透德育和智育价值元素,形成体育学科教学与体育理论教学全面育人的合力。近三年来,教师荣获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教师主持教育部、省教改和省社科基金等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以学科竞赛淬火,以赛促学锻造硬核实力
针对不同类型学科竞赛成立专门的教练团队,根据赛事项目分小组进行系统指导,将学科竞赛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建设中,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与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紧密结合、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同时,强化学生教学技能训练,积极开展师范技能比赛,形成“以赛带训、以赛促学”以点带面的教学模式,通过层层的教学技能竞赛及训练,带动更多的师范生对教学技能实践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从师范生到准教师的角色转换。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各类体育赛事中屡获佳绩,获2019年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运动技能类团体一等奖、团体总分二等奖;2021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运动技能类团体二等奖、基础理论知识与教学技能团体二等奖、团体总分二等奖(全国第六名);2024年湖南省师范生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等等。

以社会实践砺剑,打造校地共育实践课堂
学院立足永州、面向湖南,积极推进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专业发展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体育部门、企业和中小学的工作对接和合作,形成师范院校、地方政府、事企单位、中小学校“四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格局。打造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形成“学生统一实习、固定实习基地、专业教师指导”的实习模式,促进学生职前与职后教育的整体化发展。依托人才培养基地及体育赛事资源,组织承办各类体育赛事,加强校事-校企-校地合作,让学生参与到体育赛事的组织、策划、裁判工作中。
以质量保障护航,构建多元评价稳固根基
学院创新建立“四维三阶”质量监控体系,从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技能达标、社会反馈四个维度,分“诊断-改进-提升”三阶段动态优化培养方案。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邀请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参与评价,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一审:向薛峰;二审:潘清远;三审:林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