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5 日上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全体教师在鹤鸣楼208室召开集体备课活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主题,通过说课展示、疑难问题研讨等形式深化思政课育人实效,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陈小燕主持。

备课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的说课展示中,张丹老师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为核心,以湖南当地的生态治理项目为切入点,创新设计“生态治理的湖南实践”教学案例,通过展示具体的治理数据和前后对比图片,解析“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并设置“我为家乡绘生态蓝图”实践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生态建设提出具体方案,推动知识应用向行动转化。该设计获教研室教师高度评价,认为其“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

第二阶段聚焦教学痛点攻关,设置“疑难问题会诊”环节。一是针对学生反映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抽象问题,提出“双转化”策略,将经典原理转化为生活语言,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视化图表。二是深入研讨如何将永州红色文化、湖湘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三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指示精神,解析“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实践要求。四是融入省委书记沈晓明同志调研湖南科技学院的讲话精神,强化“建设美丽湖南”的科院担当,挖掘永州本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如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自然观),丰富课程人文内涵。
院长廖雅琴在总结中提出“三维提升”要求:一是以“金课”建设为引领,强化“问题链+案例库+实践环”教学设计,打造“生态文明”专题精品课程;二是强化系统思维,贯通“理论讲授-价值引导-行为塑造”教学闭环,避免碎片化知识灌输;三是突出湖湘特色,将湖南“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成果转化为鲜活教材,增强课程感染力。
本次教研活动秉持“共研共进、提质增效”的教研理念,扎实推进省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概论》课“金课”建设,不仅为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提供了创新思路,也培养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生态环保意识。
一审:吴志伟 二审:郭开虎 三审: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