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是对学院教师教育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对学院办学实力的一次综合考查,通过师范专业认证工作进一步明确我院办学目标和定位,规范教学管理,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对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学院将持续推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认证应知应会”系列专题,普及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知识,展现我院师生良好风貌,形成全员参与的积极氛围。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是保证师范生毕业时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标准要求。目的是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认证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行动指针,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全过程。
“学生中心”强调从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要求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将师范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产出导向”强调立足社会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师范生学习效果为导向,聚焦师范生毕业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持续改进”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建立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不断提升。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三大任务是任务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
“以评促建”旨在通过第一级办学基本要求“兜底”监测,督促高校加大师范类专业建设投入,保证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条件达到国家基本要求。
“以评促改”旨在通过第二级教学质量“合格”认证,推动高校深化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尤其是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保证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合格标准要求。
“以评促强”旨在通过“卓越”认证,引导师范类专业做精做强,保证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卓越标准要求,形成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不断提高师范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师范类专业认证强调在工作中遵循统一体系、省部协同、高校主责、多维评价原则。
“统一体系”指发布国家认证标准,实施整体规划,开展机构资质认定,规范认证程序,严格结论审议,构建统一认证体系,确保认证过程的规范性及认证结论的一致性。
“省部协同”指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专业化教育评估机构的作用,形成整体设计、有效衔接、分工明确、分批实施的协同机制,确保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有序开展。
“高校主责”指明确高校专业建设的主体责任,引导高校积极开展专业自评,推动建立专业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多维评价原则”指采取常态监测与周期性认证相结合、在线监测与进校考察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相结合、学校举证与专家查证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多维度、多视角监测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状况。
一审:胡非 二审:高丹 三审:陈玉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