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刘获逞 周聪)为响应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目标,落实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宣言》倡导的“文科教育创新发展”要求,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旅游与文化学院两院学子合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与实践协会承办的“新时代思想交流读书分享会”,于5月22日在鹤鸣楼405会议室举办。活动特邀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唐立博士担任引言人,旅游与文化学院航管系主任黄萌博士和习研会指导老师邓昱全博士担任点评人,思政2402班同学与文管2302班同学作为分享人参与其中。这是习研会系列读书会活动举办以来的第一场跨院系读书会,也是校内少有的跨院系交流方式,尝试用不同学科领域碰撞出新时代新文科的思想火花。

唐立,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验,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读书会,读书本身就是在与前人的思想进行交流,在阅读过程中,大家会越来越多的了解到,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会在时光里悄然沉淀,成为独属你的精神气质。读好书,能从书本中找到做人的真谛。读书会的形式,可以让这种交流不仅局限于个人感受,能在带来更多现实交流中也给自己一个对照的形式。

本次读书分享会以“新时代思想交流”为主题,两院学子共带来了六本中外经典著作,包括《活着》(余华)、《百年孤独》(马尔克斯)、《理想照耀中国》(斯诺)、《红岩》(罗广斌、杨益言)、《理想国》(柏拉图)、《国家与革命》(列宁)。活动流程为三组同学分享阅读体验后,由一位老师进行点评交流。文管2302李奕承分享了《活着》,对于这本文学名著,他侧重于阅读对于现实生活的影响,提到“《活着》让我明白,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它不需要华丽的外衣,不需要惊天动地的成就”。思政2402班邵婉莹在读到《红岩》中共产党人狱中情节时说:“这些场景,字字泣血,句句锥心,让我看到了信仰迸发出的强大力量”。分享阅读著作带来的心灵触动,从不同的视角、独特的见解,在交流中引发了强烈共鸣,让大家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多元魅力,实现了知识的共享与智慧的交融。

对于本次分享的作品,邓昱全从自身出发,分享了个人阅读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提到“你抱以什么态度对待生活,生活就会回馈给你什么,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黄萌则是从整体出发,提到了阅读与人生规划之间的关系,“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关键是看你要读什么书,为了什么而读书——要为了中华的腾飞而读书”。

整场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书籍为媒介,不仅搭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分享平台,更是不同院系合作、探索新文科建设的方式之一。未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与实践协会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组织更多互动活动,助力同学在阅读与交流中成长进步。
一审:吴志伟,二审:高丹,三审:陈玉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