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创意 翻译规则
矢志笃行 步履铿锵
他以灵感为 剖开专业壁垒的边界
用热忱做桥 架起制度与人心的通途
在学科竞赛中 他是打破常规的创想家
于班级管理时 他为规则赋予温度与共鸣
每一次突破 都是对自我的超越
每一份坚持 皆是青春最生动的注脚
他 就是食品2101班牛阳雨
让我们一同走近
聆听他跨界成长的奋斗故事

一、个人介绍
牛阳雨,男,中共党员,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2101班学生,现任食品2101班班长。
二、获奖情况
国家级奖项:
2022年,获得“2022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
省级奖项:
1. 2023年,获得“帕瓦股份”杯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科竞赛徽标(LOGO)设计大赛三等奖;
2. 2024年,获得地十四届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科竞赛三等奖;
校级奖项:
1. 2022年,获得2021年度“优秀学生干部”奖;
2. 2022年,获得2021-2022学年校级“三等奖学金”;
3. 2022年,获得2021-2022学年校级“三好学生”;
4. 2023年,作为项目成员之一,获得2023年湖南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暨“红色青年筑梦之旅”系列活动,获得“优秀实践小分队”;
5. 2023年,获得2022-2023学年校级“二等奖学金”;
6. 2023年,获得2022-2023学年校级“三好学生标兵”;
7. 2024年,获得2023-2024学年校级“二等奖学金”
8. 2024年,获得湖南科技学院优秀毕业生

三、实时采访
1.获得“帕瓦股份”杯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科竞赛徽标设计大赛三等奖,你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克服的?
在设计“帕瓦股份”杯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科竞赛徽标时,我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平衡学科专业性、品牌调性和地域特色。我将苯环、烧瓶等化学元素抽象为几何图形,结合流动线条和渐变色彩表现反应能量,采用企业蓝为主色体现科技感,辅以橙红渐变突出活力,通过锐利字体与手绘符号的结合,兼顾工业严谨与青春创新。
为融入湖南地域特色,我巧妙将湘江水流曲线转化为分子链结构,隐喻“三湘四水”与化学的流动性,避免生硬堆砌传统符号。这些设计策略最终让徽标在专业性与创意之间取得平衡,成功获得大赛三等奖。
2.参与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科竞赛,与食品专业的学习内容关联度如何,这次经历对你的专业学习有怎样的启发?
参加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科竞赛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化学与食品专业的紧密关联。竞赛中涉及的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核心理论正是食品成分分析的基础,而滴定操作、pH调控等实验技术也直接适用于食品检测。更重要的是,化工领域的“绿色化学”理念给了我很大启发,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开发和加工工艺优化,减少资源浪费。此外,竞赛中强化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验安全意识,也让我在后续食品专业实验中更加注重规范操作和风险防范。
这次跨学科竞赛经历还让我收获了宝贵的团队合作视角。与化工专业同学组队时,他们对反应机理的深入理解弥补了我在基础化学知识上的不足,这种互补优势在我们合作设计食品添加剂合成项目时表现得尤为明显。这让我意识到,食品行业的创新发展往往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
基于这些启发,我开始尝试将化工领域的“微反应器”技术应用于乳品研究,并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职业规划。竞赛让我看到食品产业链上游研发岗位对化学背景的需求,这为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可能性。这次经历不仅巩固了我的专业基础,更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
3.担任班长期间,你可能同时面临“服务同学”与“执行校规”的潜在冲突(如班级活动与学校规定的时间冲突、同学诉求与管理要求的矛盾等)。你如何理解学生干部的“桥梁”角色?这种经历是否塑造了你对“规则”与“人情”关系的认知?
作为班长,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干部是连接学校与同学的“桥梁”。在具体工作中,我通过三重维度履行这一角色:首先,将生硬的校规转化为同学易懂的语言,用实际案例解释规则背后的意义;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整合班级需求,与学校协商弹性方案,比如把团建活动拆分为短时段模块;最重要的是推动规则共创,在卫生值日等班级事务中让同学参与制定细则,甚至将30%班规修改权交给班会投票。
在处理规则与人情的平衡时,我逐渐形成了灵活的管理思维。比如面对夜不归宿的严查规定,当同学遇到家庭突发情况时,我在坚持登记制度的同时简化审批流程,并安排班委陪同,既遵守规则又体现关怀。
这段经历重塑了我的领导理念:真正的管理权威来自信任而非职权。

以初心为舵 破浪前行
追梦者的脚步
从来不止于抵达远方
愿我们都以牛阳雨为榜样
在创新的浪潮中锚定方向
左手握坚韧 右手捧热忱
在时代的答卷上刻下
属于我们的无限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