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教学动态   >   正文

湖南科技学院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施办法

发布时间:2022-05-09    浏览次数: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教务处

湘科院教发[2022]26 号

湖南科技学院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施办法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以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育人新格局。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将德育融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明确新时代高校的德育目标,加强德育内容、途径、方法的创新,规范德育管理,开展德育活动,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体现立德树人鲜明导向,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丰富工作内涵,优化工作方法,扎实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发挥德育在学校工作和大学生成长中的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二、工作目标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为主题,以理想信念教育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三全育人”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保障。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三、工作措施(一)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1.加强思政课建设。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思想道德与法治”、“纲要”、“原理”、“概论”课程使用中央马工程教材,“形势与政策”课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教学要点组织教学,选用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 作为学生学习辅导资料(教社科〔2021〕2 号),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思政课教学采用专题式教学模式,每年举办一次大学生思政课研究性学习展示竞赛活动,有条件性地开展微视频微评论和微课堂展示活动,积极开展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开设不少于 4 门与思政课必修课相配套的“四史”教育系列选修课,创造条件努力构建理论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深度融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课堂”,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2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认真领会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精神实质,寓德育于每门课程教学之中,制定课程思政实施计划和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在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过程中认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不断完善主旋律教育体系和发展性指导服务体系,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采取浸润式、融入式、体验式教育,每年组织课程思政示范课、优秀教学案例、“最美课堂”等评选活动,发布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加强党校团校建设。学校党校团校要通过阐释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入党积极分子、团员青年基本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认识更加深刻、态度更加坚决、行动更加自觉。4.严格遵守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纪律操守,把握学术争鸣的尺度,不闯禁区,不碰红线,对重大、敏感问题的阐释解读要按照中央权威的口径,不随意发挥甚至歪曲误读。不得传播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及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违背公序良俗的价值观念,更不得发表妄议中央、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等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言论。若有违反,将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给予相应处分。3(二)加强常规教育,打造德育特色1.深化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主题活动、观看影视、读书征文、演唱革命传统歌曲等途径,结合重大纪念日、节日活动举行升国旗仪式,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集体、爱学校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狠抓日常养成教育。为进一步提振学生精神面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根据《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湖南科技学院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循序渐进抓好养成教育,持之以恒逐步落实,重点教育学生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遵纪守法、尊敬师长、诚实守信、文明守礼的良好习惯。以“青马工程”为龙头的团干部学生干部培训中要增加以素质拓展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养成良好工作习惯的培训,以工作促进学习。要结合各学院实际,在常规管理工作中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3.重视安全维稳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经常性地开展学校安全工作普查活动,及时清除事故隐患,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净化学生的成长空间。利用主题班会、宣传栏等平台强化安全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普遍开展安全应急演练活动,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校师生的应急逃生、疏散模拟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学生逃生、自护能力。着4重抓好交通、电信诈骗、防火、饮食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的落实。(三)夯实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1.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育目标,完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管理和学生健康档案,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习培训。2.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3.开设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和分析,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及时识别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4.努力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要让学生懂得珍惜,懂得感恩,学会悦纳自己、关怀他人,享受生命的充实和快乐,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美好,培养完美的人格,使学生对生命充满敬畏,懂得生命的意义。5.积极创设法制教育活动载体,通过举办观看法制教育片、组织法制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杜绝在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四)加强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1.班级环境美化。班级环境要做到美化、教育化,充分5发挥班级中队角、黑板报的育人功能。开展班级黑板报评比,创设“洁齐美”的环境。倡导全员参与,突出人文关怀,体现学校特色,班级特色。2.文明寝室创建。营造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将学生宿舍建设成为融“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熏陶”于一体的育人场所。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明确职能部门分工,健全学生宿舍管理体系。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科技、文化和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办好校报、墙报、校园广播等宣传媒体,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4.大力实施“舜德学子工程”“新生引航工程”“实践基地育人工程”等。通过德育工程建设促进德育铸魂,让思政教育、日常德育、价值引领洒满学生的心灵。5.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健康向上的校园信息网,大力加强文明上网教育,满足学生文化娱乐的需要,有效地防止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危害,积极探索网络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五)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1.建立“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全员育人意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引领辐射作用,探索推进集体备班制度,强化全员育人的责任,切实让德育任务与目标内化到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学校教育教学,让德育工作真正贯穿到学生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62.探索德育管理精细化机制。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 ,进一步建立完善校内德育管理网络,在党委行政总负责,学工部(学生处)具体负责,团委通力协作的德育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更好地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积极创新德育精细化管理模式,健全日常监督制度。使德育活动项目化、项目流程数量化,不断细化每个环节,优化和关注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在循序渐进中去内化和提升。3.优化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以师德规范为核心,以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业务素质为突破,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师德建设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激励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成长。重点抓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构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科学管理的机制,在建立班主任岗位职责规范、严格考核的同时,建立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进一步强化考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努力造就一支“讲奉献、素质优、业务精”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抓好大学生党组织和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大学生党员和团干部的业务培训,提高党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好学生党员、团干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六)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1.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学校要由书记校长负责,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把德育作为学校管理和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列入年度考核,采取有效措施,制定方案,确保各项德育工作落到实处。72.要加强德育工作机构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力度,以加强管理为重点,强化德育工作保障机制,进一步促进德育建设,充分发挥德育机构在德育管理、研究、指导方面的职能。3.重视德育档案建设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德育档案。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设备记录每次活动情况,注重德育活动影像资料的收集、保存,并按年或活动进行编集,从动态静态方面全面展示学校德育活动成果。尤其要注意各种活动过程性材料(文字、图片、音像、数据等)的积累,为德育工作质量的提升奠定文档基础。

四、附则本方案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解修订、解释与组织实施。本方案于 2022 年 5 月 4 日学校校长办公会审定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湖南科技学院教务处

2022 年 5 月 4 日8

公司地址:湖南科技学院 体育学院
电话:0746-6382201 E-Mail:tyx6382201@163.com
Copyright©2012-2013 湖南科技学院 体育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