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讲坛第一期】:“明德讲坛”顺利开讲

本网讯 10月23日晚上,人文学院在明德楼报告厅一楼举行“明德讲坛”第一讲治学篇“大学之道与读书之法”。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谷显明主持本次讲坛,学院院长潘雁飞和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当代知名作家、91级中文系校友魏剑美担任主讲嘉宾。
谷显明首先介绍了“明德讲坛”活动的目的与宗旨,指出“明德讲堂”是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开设的综合性大讲坛,秉承“明德大讲坛,人生大课堂”的理念,融思想性和学术性于一炉,主要目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围绕铸魂、立德、修身、治学、做人等方面,普及道德理念,弘扬传统文化,讲述治学之道,引导青年学生努力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激励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协调发展。
魏剑美教授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向大家阐述大学之道应当是“保守的、坚守本心的”,应有大学精神、人文情怀和理想追求,并对当下大学一些精致利己主义和功利性学习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大学生应当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多读一些经典和原典书籍,阅读能够为生命提供养分,能够开拓视野,能够让一个现代人有尊严的活着,摆脱人的“工具性”特点。他提倡读书应当把知识、智慧、情怀结合起来,做到功利与精神相统一,强调读书不只是为学习技能、抄近路,更是为培养我们的批判思维和清晰思维,让我们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思考人生、涵养情趣。
潘雁飞从阅读之法回到大学之道,反复强调阅读,对“大学之道”发表了独特的见解。在谈到读经典时,潘雁飞作形象比喻,认为读经典就像开车时看后视镜一样,是为了我们更好的前行。指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读书人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现代的读书人大多是为了别人,成为别人眼中的“知识人”。潘雁飞认为大学应是“保守”的而非与时俱进的,所谓“保守”是相对于教学而言的,告诉我们要坚守真理,不能因为他人而改变正确的道理,要学会做人,做正直的人。
明德讲坛设置了现场互动环节,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两位主讲嘉宾都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最后,谷显明用英国诗人约翰·梅斯菲尔德的关于对大学的描述,以及黑格尔的“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路,那是没有未来的”来结束本次讲坛。本次论坛氛围轻松活跃,主题深刻有力。在解决学生大学生涯关于读书困惑的同时,也给与学生以人生启迪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