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文科实践教学新模式
本网讯(通讯员 包红光)5月17日下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袁红萍老师在明德楼404教室为学院师生展示了一堂精彩的实践教学改革公开课。该堂课的主题是“潇水河零陵区段水污染防治法律问题”,袁老师一改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将实践教学分解为多个时段,要求各小组实地调查潇水河零陵区段的水质,联合我校化生学院的学生进行水质和水污染情况的检测,走访零陵区环保局,查询潇水河零陵区段排污口的设置情况,搜集整理国家、湖南省关于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并对零陵区水污染的防治给出法律意见和对策。该堂课上,以刘栩昭同学为组长的小组成员从实地调查、水质检测、实地走访、法律分析等几个方面展示了他们的学习过程,袁老师最后总结并对该组同学的表现进行了考核评价。
我院院长潘雁飞,党总支书记杨能山,副院长包红光、李茂久及法律系全体教师参与了听课。评课时老师们一致认为,袁老师的实践教学改革拓宽了大家的视野,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潘雁飞充分肯定了袁老师的教学改革尝试,同时就如何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法学专业素养,如何更加有效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给出了建议。杨能山指出,该堂课的开展,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教书育人的良好结合,将专业学习与区域环境污染的防治结合起来,也是服务地方社会的有益尝试。
据悉,为实现学校党代会提出的转型发展目标,该学院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每位老师每年至少上一堂教学改革公开课,展示自己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并将其作为教师评教、年度考核和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此前,我院已有多名老师上了教改公开课,反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