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2012级)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基本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又有专业方向有主攻专长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胜任中等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及研究工作;胜任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宣传、企划和管理等工作;胜任文化的传播交流、文化产业的创意、策划、经营和管理等工作;胜任新闻传媒及文艺部门的编辑、采写、文学创作和评论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
(一)基本要求
1、思想素养:热爱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等精神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品德和职业道德,自觉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身心素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
3、科学素养:掌握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技能素养:普通话测试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掌握一门外国语,外语水平达到本科毕业的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能通过规定的计算机水平考试。
(二)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
本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总体要求是:
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语言文学修养,具备较强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初步的专业研究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努力提高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同时,突出专业方向和个性特色,并拓展和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成为“专业通识加专业主攻、良好素养加较强能力、复合型加个性化” 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正确的文艺观、语言文字观,具备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具备解读和分析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
2、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需要拓宽专业知识。加强实践训练,努力提高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方向能力,特别是阅读、口语和写作等专业基本能力。
3、了解汉语言文学各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景,初步掌握汉语言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专业研究的初步能力,具备创新能力。
本培养方案将师范类与非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兼融,在此基础上再分设语文教育、涉外高级文秘二个专业方向。为此,各专业方向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又有不同的侧重和特色要求:
1、语文教育方向毕业生还应强调、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教师职业的基本技能,具备独立设计、实施语文教学和一般教育工作的能力。
②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具备教研教改的能力。
③具有基本的教育管理知识和一定的教育管理能力。
2、涉外高级文秘方向毕业生还应强调、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具备扎实的文秘专业知识,掌握文秘工作的基本原理。
②具有较强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调研、信息处理、档案管理以及协调、公关等能力。
③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技能,具有较高英语水平。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遵循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专业办学理念上,将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兼融,分设语文教育与涉外高级文秘两个主攻方向;在课程设置上,低年级通修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高年级分流选修专业方向限选课程、专业方向技能课程以及专业拓展任选课程,整体上形成了专业加方向、通识加主攻的培养模式;在素质养成与能力培养上,强化人文通识教育、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养成,突出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实行专业方向能力达标培养;同时,鼓励学生跨方向,或跨专业兼修,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依托湖南和永州本土深厚的文化底蕴,围绕地方文化的弘扬与传播,积极整合地方文化资源育人,开设了舜文化、柳文化、瑶文化、女书、宋明理学、潇湘文学等特色专题研究课程,以拓展学生视野,提升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
四、学制与学位授予
1、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按照有限学分制管理,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四---六年)。
2、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及专业方向
专业:汉语言文学
专业方向:
1、 语文教育方向。
2、 涉外高级文秘方向。
六、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七、主要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概论、比较文学概论、写作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等。
八、学分要求
培养学分不少于169学分,具体分布如下:
课程教学
(134学分) |
课程模块 |
学分 |
备注 |
公共必修课 |
39.5 |
|
职业技能必修课 |
10 |
|
专业基础课 |
35 |
|
专业必修课 |
23.5 |
|
专业限选课 |
14 |
按专业方向选修一个模块 |
专业任选课 |
12 |
任选六门课程 |
集中实践环节 |
25 |
|
综合素质教育 |
10 |
|
总学分 |
169 |
|
九、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
(一)全校公共必修课(39.5学分)
按《湖南科技学院公共必修课程实施方案》规定执行。
(二)职业技能必修课(10学分)
职业技能必修课Ⅰ (语文教育方向)
L002001 教育学 3学分
L002002 心理学 3学分
L002003 普通话 2学分
L012001 语文教学论 2学分
职业技能必修课Ⅱ (涉外高级文秘方向)
L012011 秘书学概论与实务 2学分
L012006 演讲与口才 2学分
L012007 公关原理与实务 2学分
L012008 办公自动化 2学分
L012009 实用公文写作 2学分
(三)专业基础课(35学分)
L013001 现代汉语(一) 3学分
L013002 现代汉语(二) 2学分
L013003 古代汉语(一) 3学分
L013004 古代汉语(二) 2学分
L013005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3学分
L013006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3学分
L013007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 3学分
L013008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 3学分
L01300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五) 2学分
L01301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一) 3学分
L01301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二) 2学分
L013012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三) 3学分
L013013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四) 3学分
(四)专业必修课(23.5学分)
L014001 写作学(一) 2.5学分
L014002 写作学(二) 3学分
L014003 语言学概论 2学分
L014004 文学概论(一) 3学分
L014005 文学概论(二) 2学分
L014009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2学分
L014011 比较文学概论 2学分
L014013 外国文学史(一) 3学分
L014014 外国文学史(二) 2学分
L014016 文本解读 2学分
(五)专业限选课(任选1个模块,修读14学分)
模块Ⅰ(语文教育方向)
L015001 应用写作 2学分
L015002 汉语史 2学分
L015003 中国文学批评史 2学分
L015008 逻辑学 2学分
L015024 美学概论 2学分
L015037 民间文学 2学分
L015041 语文教学技能 2学分
模块Ⅱ(涉外高级文秘方向)
L015009 社会学概论 2学分
L015012 档案管理学 2学时
L015014 中西文化概论 2学分
L015028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2学分
L015031 秘书英语 2学分
L015035 涉外商务函电 2学分
L015040 信息调研 2学分
(六)专业任选课(12学分)
L016001 宋明理学研究 2学分
L016002 舜文化研究 2学分
L016003 柳宗元研究 2学分
L016004 潇湘文学与女书研究 2学分
L016006 语言学理论专题 2学分
L016007 现代汉语专题 2学分
L016008 古代汉语专题 2学分
L016009 语言应用研究 2学分
L016010 中国古代诗词专题 2学分
L016011 中国古代散文专题 2学分
L016013 《红楼梦》研究 2学分
L016014 《诗经》研究 2学分
L016015 《论语》研究 2学分
L016016 《战国策》研究 2学分
L016019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2学分
L016020 港澳台名家名篇研究 2学分
L016022 日本文学 2学分
L016027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 2学分
L016028 大众文化研究 2学分
L016034 优秀语文教师教学评介 2学分
L016037 新闻采访与写作 2学分
L016057 语文考试研究 2学分
L016064 广告策划与创意 2学分
L016066 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研究 2学分
L016070 文艺心理学 2学分
L016074 形象设计与公关礼仪 2学分
L016084 媒介经营与管理 2学分
L016088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 2学分
L016092 广告学原理 2学分
L016094 涉外商务谈判 2学分
L016095 民俗学 2学分
L016100 文化产业概论 2学分
L016101 文化市场营销学 2学分
L016102 文化产业项目策划 2学分
L016103 中国文化概论 2学分
L016104 《楚辞》研究 2学分
L016105 寓言研究 2学分
L016106 古代文献学专题 2学分
L016107 国学专题 2学分
(七)集中实践教学环节(25学分)
S010001 军训(第1学期) 2学分
S010003 社会实践(第4学期) 1学分
S010004 读书报告会(第3学期) 1学分
S010005 专业见习(第5学期) 2学分
S010006 学年论文(第6学期) 2学分
S010007 毕业实习(语教第7学期,文秘第8学期)6学分
S010008 毕业论文(第8学期) 8学分
S010009 专业实训(第2学期) 3学分
(八)综合素质教育(10学分)
按《湖南科技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原则性意见》执行。各项指标如下:
综
合
素
质
教
育 |
全校性限选课 |
10
学分 |
见学校统一方案 |
全校性任选课 |
考试 |
英语六级考试、其他专业证书考试 |
竞赛 |
校级、省级、国家级各类竞赛 |
科学研究训练 |
参与大学生科研课题研究并结题 |
科技作品 |
公开刊物发表论文,获得专业奖励和成果获奖等 |
专业应用能力测评 |
按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分项等级测评方案》执行 |
十、指导性教学计划
(另表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