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唐贤清应邀来校讲学

本网讯 6月6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唐贤清教授应邀来校讲学,唐贤清教授作了题为“以项目申报为抓手,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学术报告,来自各二级学院的教授共同学习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课题申报方法与技巧。副校长宋宏福主持本次报告。
唐贤清教授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项目申报为抓手,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宏观上,唐贤清教授从国家层面上传达了全国哲学科学社会座谈会的精神。他表示,国家目前对哲学社会科学非常重视,从事这方面研究大有前途。从微观层面上,唐贤清教授详细阐述了申报项目的八个要点:选题、论证、积累、交流、错位、心态和结项。他表示选题非常重要,总的原则是将个人的研究特色与国家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或者学科发展前沿相结合。选题应具有前沿性、开拓性、针对性以及独特性。并谈到论证过程是一个苦活、技术活,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点到为止,简明扼要,在叙述研究内容是需要具体深入,不仅要有理论框架更需要有事实支撑,同时还需要具有创新之处。他鼓励青年教师们多申报青年项目,保持良好的心态,失败不要紧,吸取经验和教训,屡败屡战。
老师们也积极的与唐贤清教授进行互动,来自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副院长贡贵训老师首先提出问题,他表示湖南科技学院就处在湘南,同时也是唐贤清教授国家重大课题所覆盖的地域,在语言学方面如何结合当地的语言资源进一步开展研究?我们学校老师应该在哪些方面下功夫?唐贤清教授表示干自己熟悉的活才能干好,他从永州丰富的语言资源方面简要回答了该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海文老师从申报结题方面提出了问题。来自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老师们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唐贤清教授一一为其进行解答,博得现场的阵阵掌声。
最后宋宏福对本次学术报告进行总结,他谈到在今年省级课题申报之前,唐贤清教授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以及自身在课题申报的切身体会,给我校老师们指点迷津。研究自始至终讲究一个学理,既要有学科基础,更需要广泛涉及课题前沿发展,做有功底有深度的研究。并表示我们要打造好自己的研究团队,在课题申报、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主讲人简介:
唐贤清,男,汉族,1966年11月生,湖南洞口人,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人社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南省首位哲学社会科学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湖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古汉语研究》、《海外华文教育》、《国际汉语学报》编委,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语言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
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摘或全文复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主持部省级科研项目15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3项,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等部省级科研奖励(含荣誉)1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