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

人文学院:院长书记为新生主讲大学第一课


DSC_4170_看图王


本网讯  9月15日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潘雁飞、总支书记谷显明作客明德讲坛,与2018级547名新生面对面,畅谈“大学究竟读什么、怎么读”。

何为大学,大学何为?在第一环节“传道、授业”中,院长潘雁飞首先引用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的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对大学之道为进行了深刻诠释。大学最基本的功能是人才培养。大学培养的人应当具有人民的立场、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创新的能力。为此,进入大学后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建议同学们要正确认识自我,科学确定大学四年目标定位并为之刻苦努力,才能谱写出大学美好的人生篇章。

谷显明在演讲中谈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应该给学生们提供两样重要的东西,一是知识、二是思想。大学的真正使命是“培养良好的公民”,把普通学生教育成为有文化修养、具备优秀专业技能的人。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知识分子,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在第二环节“解惑、明理”中,同学们将自己关心的、有困惑的问题一一向院领导抛出,院长书记认真、细致地一一予以解答。潘雁飞指出,当前浮躁的功利主义的社会心态对当今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得我们一些学生读书学习存在功利主义倾向。为此,同学们要回归常识,坚守本分,就是要刻苦努力读书学习。要学好专业,要多读经典,一些在同学们看来“无用”之书,往往在今后工作中最有用。大学是为学生打造未来的人生框架,而不仅仅是职业框架,不能舍本逐末,仅仅为了一门手艺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

谷显明在互动交流中谈到,大学四年最重要的事,就是培养一种知识分子的气质,而培养这种气质,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建议同学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天下礼”。同时,告诫同学们“成功=目标+行动+坚持+自律”,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建议同学们多上“馆子”(图书馆)、多赶“场子”(运动场),拒做“低头族”,要在“听、说、读、写、练”等方面加强训练,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讲座最后,同学们对两位教授再推荐一本书和读畅销书与读经典读物的选择进行提问。潘雁飞推荐同学们读《十九札》,谷显明推荐书目为《平凡的世界》。同时,希望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专业多读经典,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长达两个小时的明德讲坛在同学们意犹未尽中结束。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学院将邀请更多的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优秀校友作客明德讲坛,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指引方向。


DSC_4238_看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