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

中山大学周大鸣教授与我院师生共话“道路与聚落”


DSC_2859


本网讯  12月4日晚,人文学院在明德楼二楼报告厅举办“明德讲坛”第五讲“道路与聚落”。人文学院院长潘雁飞教授主持本次讲坛,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大鸣应邀担任本期主讲嘉宾,为到场师生讲授“路学”视域下的中国城乡社会结构变迁。

周大鸣教授首先以长安、洛阳、开封等古城为例,强调道路对聚落的重要性。随后从“一带一路”谈起,介绍了中国在非洲的路网规划与建设,揭示了中国“道路”的发展不仅在基础建设领域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更是成为了一张响亮的“国际名片”,成为了中华崛起复兴之路。其次,从“聚落与外界如何连接”着手,介绍了聚落与外界的连接方式和连接载体。周大鸣教授从史前时期、传统社会时期,以及工业社会时期介绍了道路网络与城乡结构的历史变迁,阐述了道路从布局结构对城市演变和聚落兴衰的影响。同时还将“道路”的意义与中国现代化发展相衔接,以“道路和聚落”的相互影响将移民与城市化、民族走廊、群族关系三大领域联系起来,表明道路研究作为一种区域研究,要超越微观社区,在更大的地理范围进行考察。

周大鸣教授随后又指出在“路学”视域下中国城乡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以及道路网络与城乡结构的变迁过程中,传统的城乡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串联走向并联,由中心走向边缘。此外,还为同学们列举了大靳村这一典型案例,让同学们对不同时期的道路网络下的城乡模式有了深刻认识。

讲坛设置了现场互动环节,对于同学和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周大鸣教授都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最后周大鸣教授以亲身经历勉励同学们,指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无论你身处何种环境,都要学会去坚持,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用“专一”的精神去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切勿轻言放弃,尽己所能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认为“专一”才是成功的前提,世上没有绝对的天才,只有努力方才会成功。

讲坛最后潘雁飞进行简要总结,指出本次讲坛中的“道路”不仅是日常的基础设施,更是连接各个领域的成功之路,从历史纵深,现实宽广中深入剖析“道路与聚落”作为全新的领域,全新的议题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不断进行研究和思考。


DSC_2881



周大鸣(1958—),湖南湘潭人,人类学博士,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