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逐梦两载终有成 ——记湘科院四位学子长篇小说创作经历
以梦为马,煮字为药。近期,湖南科技学院向邦洋、黄茹燕、钟玺、朱梦婷四位学子,在校领导以及老师的指导关怀下,创作出四部长篇小说《春秋录》《渐行渐远》《长恨歌》《舞天涯》,并陆续出版。
创作的过程是艰辛的,每天要完成几百字的写作量。仔细地斟酌,反复地修改,只为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文字,让读者喜欢的故事。四位学子就是以这样一种坚持的精神,让自己的梦想开了花,为大学生活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为喜欢,所以从没想过放弃
“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作家,这在我心中是一份神圣的职业。虽然这个道路布满荆棘,但也从未想过放下手中的笔。”爱好写作,喜欢旅行的钟玺一直都有着一个作家梦。还很小的时候,她便拿起了笔书写故事。从开始写一些小故事,到高中时写各种伤秋悲春的文字,一支笔,一张纸,陪伴着长大。而在这个过程中,朋友的支持是最大的鼓舞,因为最在意的朋友赞扬文笔不错,想成为作家的梦便根植于心中。加入肖献军老师组建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心”后,离梦想又进了一步。那些看起来枯燥无聊的创作过程,对她来说都是愉悦的,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用自己的笔写下来,写出自己的风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看着自己写的文字一步步系统化,变得完整,变得有条理,手中的笔握得更紧了,作家梦也看到了曙光。《长恨歌》是钟玺发布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场因爱而起的浩劫,最终也不过淹没在悠悠众口……当问到会不会担心自己的作品不受欢迎时,钟玺乐观地说:“我从不考虑什么题材的小说才是最受欢迎的,我只是希望写出来的东西有一个人真心喜欢,这样就很开心了。”
心之所向,素履所往
“一直很喜欢看小说,但是发现中意的故事越来越少,千篇一律的情节已经让我厌烦,就想着干脆自己写出想要的故事。”
提到小说,朱梦婷脸上浮起了盈盈笑意。,这是一个外表娴静,内心却很丰富的女子。她说自己最大的爱好便是写作,最喜欢闲来无事时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看看书、听听歌,这样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触动。“因为自己的兴趣,大一下学期选修了小说创作,当时任课老师肖献军想要组建写‘长篇小说创作中心’,没想太多就报名参加了,现在想想这是个明智的决定。每天完成老师的五百字写作要求,并且翻阅了大量的书籍,《舞天涯》这部小说渐渐成型。”都说作品是作者生活的反映,从《舞天涯》主人公的身上也可以看到朱梦婷的性情,一介弱女子,凭借自己的才艺一步步实现蜕变。“小说完成后,觉得自己也跟着主人公走了一遍江湖,谈了次恋爱,也实现了我对小说的所有幻想。”但是,小说的创作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很多时候都会出现无法写下去的情况,心情也会变得十分焦躁。这时候就会暂且停下手中的笔,做一些喜欢的事,听听音乐,看会电视,然后心情就会平复下来,继续自己的创作之路。就是这样,一个从来没有尝试过写长篇小说的她,却能够从点滴开始一步步完成自己的小说,编织出自己想要的故事。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喜欢自由的生活,想要和《渐行渐远》故事的女主人公一样快意潇洒,不向生活屈服。”和她塑造的女主人公一样,生活中的黄茹燕积极努力,一直为梦想而奋斗。“如果不想被现实束缚,让梦想成为累赘,那就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现任校学社联副主席的她要兼顾着工作和小说创作,但她从没觉得辛苦,认为她只是把别人平时逛街、玩手机、睡懒觉的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已。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在肖献军老师的指导下,朋友的鼓舞下,都一一克服了。“每次遇到写不出文章的时候,肖老师都会给我们点拨一下,顿时就豁然开朗起来,小说情节有时候经不起推敲,肖老师也会给我们一一指出来。因为有老师的帮助,这一年的创作过程也要轻松一些。”当问到最近阅读的书籍时,黄茹燕说出来的不是一大串名著,而是《资治通鉴》,她觉得古代文学的创作与历史有很大的关联,了解历史对小说创作的帮助很大。
做自己喜欢的事,把日子过成诗
“我从小就爱幻想,对小说有着很大的热忱。”向邦洋,这个来自湘西土家族的大男孩,当谈到小说时,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光,神情里带着神圣的使命感。怀着对小说的热爱进入了大学,艰难的复读时光带给了他坚韧、毅力和一颗强大的内心。写长篇小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没有坚持坐冷板凳精神的人,绝没有可能写完一部十几万字的小说。严格说起来,《春秋录》并不是他的处女作,《春秋录》之前他已经在风起中文网完成网络连载完本小说《黑暗曙光》。他说,写网络小说要求没有《春秋录》这么严格,每天完成8000字的更新,故事基本构架理清楚,就能一直写下去。然而创作《春秋录》过程中的艰辛,里面付出的心血,大概只有自己知道,小说创作涉及到历史,这就必然要在创作之前翻阅大量历史资料,避免违背历史的情节出现。创作时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也曾有过挣扎,也会出现写不出一个字的时候,时间跨度太大,不知道以什么方式去续写。“这时候我会放下手中的笔,出去散散步,尤其喜欢下小雨的时候散步,这时候还可以即兴创作几首诗,宣泄一下情感。”他爱写诗,把现代新事物融进古体诗词中,这是他的特点,他不愿拘泥于古人已经写了千百回的意象。写诗成了他灵感枯竭时有效的发泄方式。向邦洋很喜爱古典诗词,搜集有《古典集》。他说自己是角落里的小透明,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但是这个“小透明”却完成了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他终会发光发热让所有人都看到。现在已经大四的他,成了网站签约作家,长篇小说《春秋录》也终于出版,“接下来有考唐宋诗词方向研究生的想法,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把日子过成诗。”
每一个作者都不愿意说很多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他们来说,这是属于他们独一无二的成长经历。他们一个月和肖献军老师碰一次面,老师给他们面对面的指导,帮助理清楚小说中的主线。那段日子痛并快乐着,他们的文字终于都成为铅字,静待时间的考验。
四位学子因为梦想聚在了一起,一起创作,一起讨论剧情,一起接受老师的建议,然后在某一天,让作品一起出版。“腹有诗书气自华”四位学子用热忱而坚定的信念,支撑着自己梦,并一步步去实现,直到开出花来。从他们身上诠释着:四年的大学生活,可以活成很多种样式,而坚持自己喜欢的事从不放弃就是最美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