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湖南科技学院师生助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共绘文化遗产保护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4-11-30    作者:     来源:    点击:

湖南科技学院师生助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共绘文化遗产保护新篇章

为了全面掌握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现状,进一步推动文物事业的繁荣发展,国务院于2023年10月22日正式启动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此次普查不仅是对前三次普查的继承与发展,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全新探索。

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概览

“四普”的普查范围覆盖我国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等六大类。普查重点则在于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的调查、认定与登记,以及对已登记的近40万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确保文物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与以往相比,“四普”充分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极大地提高了普查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无人机航拍、地面激光扫描、手持扫描仪等设备,实现了对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的全方位、高精度数据采集。

“四普”自2023年11月起至2026年6月结束,历时2年7个月。期间,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各级普查机构、确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发普查系统与采集软件等;第二阶段为实地调查阶段,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开展文物调查工作;第三阶段为成果汇总与公布阶段,依法认定、登记并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

二、湖南科技学院参与“四普”的优势

湖南科技学院拥有砖石质文物智慧化保护利用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不可移动文物健康监测及智慧利用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两个省级科研平台,拥有MTS、雷达测试系统、飞马无人机、法如三维激光扫描仪、X射线衍射仪、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等设备。拥有湘南历史建筑文化遗产湖南省科普基地、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湖南科技学院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创业基地、湖南科技学院-上海建为湖南省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一批科研与实践教学平台,能够实现对文物信息的快速、准确采集与高效管理。

学院深耕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领域多年,参与了众多国内重大文物普查与保护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迅速适应不同地区的文物特点和普查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三、湖南科技学院参与“四普”的实际案例

在“四普”工作中,我校积极参与了湖南省岳阳县的文物普查工作。在岳阳县的普查工作中,我校利用先进的激光扫描技术和无人机航拍技术,对张谷英古建筑群、大云山三战三捷等不同类型文物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数据采集工作。通过对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的高精度三维建模和全景拍摄,不仅准确记录了文物的现状信息,还为后续的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助力其高质量完成了普查任务。

eb65e528681b7c14f07d13924fcbf95

59951832854080e7a0ae1f5fc350b8a

edb1ac6df6535cbc80120eed0dfddee

6b3c103495e260a673ee18cfacf10e4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它不仅能够摸清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家底,还能够推动文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我校将继续秉持“当好中华文化遗产守护人”的使命,不断探索和完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及活化利用的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模式,为“四普”工作乃至整个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