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院系经纬

马克思主义学院:这场校友讲座解锁“智能+”学习新范式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02

本网讯(通讯员 吴志伟 李嘉瑶)9月28日晚,明德楼100会议厅内掌声阵阵,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校友面对面系列讲座”第一讲火热开讲。本次讲座以“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的历史与发展——AI赋能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题,特邀我校2013届优秀校友、电子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刚博士主讲

讲座中,刘刚博士以“技术服务理论”为主线,用“数据、算法、算力”三大关键词串联起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他从互联网本质切入,通过医疗影像识别、智能健身教练等生活化案例,生动解析AI技术如何深度渗透大众生活。“当AI遇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不能被工具替代,而是成为工具的‘操控者’。”刘刚还强调:马院学子要善于学会用AI快速整合文献、梳理理论框架,把更多精力放在深度思考上,同时要成为“理论创新的思考者”,警惕患上“AI依赖症”。

除了AI与理论的融合,刘刚还结合自身考研和科研工作的成长经历,分享了考研备考策略与科研入门方法,鼓励在场学子在学术征途中锚定目标、坚持探索,在突破自我中解锁科研新可能。

在互动环节,“学习AI对将来从事思政教师岗位有什么作用呢?”一系列提问引发热议,刘刚回答:“师范生最大的优势,是AI无法复制的‘教育温度’,技术可以生成课件,但无法替代对‘人的本质’的深刻追问;可以统计数据,但无法复刻对‘社会规律’的辩证分析;在思政课堂上,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即兴的讨论、对学生困惑的即时回应,这些情感交互正是教育的灵魂,未来的思政课,应该是‘AI提供工具+教师注入灵魂’。”

同学们纷纷表示,整场讲座以“技术服务于人”为基调,既解析了AI赋能理论的“方法论”,又传递了“奋斗者永远在路上”的精神力量。让大家懂得了在智能时代如何用好技术的“形”,守住马克思主义的“魂”,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一审:向薛峰;二审:潘清远;三审:林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