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学院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诗和远方·梦想飞翔 知行合一·弘毅致远
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习近平
基本情况
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肇始于2002年开办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科专业,2006年开办旅游管理本科专业,2017年10月20日学校党委下文成立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2018年5月5日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游碧竹亲临为学院揭牌,2018年9月1日旅游管理系整体成建制划拨入学院,2019年旅游管理专业获批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开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20年开办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湖南省首批获批和首家招生本科专业),2024年旅游管理(MTA)被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办学定位
学院着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性高水平应用型教学学院和服务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乡村振兴、航空产业、低空经济等的科研机构及智库平台,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文旅产业、航空运输等一线管理和服务类应用型人才。
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优良,博士学位、副高以上职称、45以下年龄均占比较高,博(硕)士生导师、“双师双能型”和“双师型”教师占比较多,入选湖南省文化领军人才、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管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文化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多人次。合作办学企业长期派驻5名以上具有航线飞行经验或飞行资格、教员资格教师驻校。另有特聘教授、外聘教师、兼职导师多人。
平台基地
学院有湘粤社科智库联盟、现代农业服务业研究中心、湖南省濂溪学研究基地、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湖南省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湖南省旅游教育培训示范点等多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是全国高校旅游课程教材建设共享联盟理事单位、全国航空运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湘粤社科智库联盟秘书长单位、武陵山罗霄山和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科教联盟理事专家委员单位、湖南省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会长单位、湖南省旅游学会副会长和青年专家委员会会长单位、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会副会长单位。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集团、上海迪斯尼乐园、杭州瑞立江河汇酒店、绍兴东方山水乐园、深圳华侨城欢乐谷、深圳机场、东莞康帝国际酒店、佛山顺德海骏达希尔顿酒店、珠海长隆度假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长沙智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长沙金茂梅溪湖酒店、永州水云潇湘文旅公司、宁远九疑山文旅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校企、校地合作关系。
教学成果
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永州旅游文化》《茶艺与茶道》等为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1项、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2项、全国旅游人才培养“15+1”创新案例1项。组织出版“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丛书·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旅游专业丛书”一套15部。
科研产出
学院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其中重点1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省部级一般项目50余项,市厅级和其他横向项目100余项。获湖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2项、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奖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公开出版著作20余部。
产业服务
学院积极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永州“三区两城”、“4×4”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答好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和旅游融合两道融合命题,相关智库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20余人次,各部门、各单位应用转化30余项,各类专利、软著20余项。运用文化科技融合技术手段,开展永州舜德文化、柳子文化、理学文化、女书文化、瑶族文化、祁剧文化、红色文化、稻作文化、饮食文化、书法石刻文化、文物古迹文化、传统村落文化、潇湘源生态文化等文化资源挖掘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运用文化旅游融合理论方法,服务湖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湖南永州片区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华东地区农业生产托管项目评估、永州市文化旅游生态融合发展、湖南(永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永州市零陵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零陵区夜间经济和夜间旅游发展、零陵区大夫庙村等乡村微旅游发展等。制定永州市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永州潇湘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策划、永州市零陵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规划等策划规划30余项。乡村“微旅游”策划团队,指导零陵区大夫庙村发展乡村微旅游和一二三产融合,推开乡村振兴一扇窗;乡村振兴服务团队,指导零陵区组建全市首个农村集体经济联合体——湖南青石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走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连村联创”特色乡村振兴路。
学术活动
学院先后组织“潇湘文旅论坛”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高峰论坛、湖南省夏季乡村旅游节“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座谈会、湖南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化旅游与乡村治理”专场报告会、湖南省旅游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第一届《经济地理》优秀青年作者发展论坛、中国流域文化与流域治理学术研讨会、后疫情时代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专家委员会(青年)成立大会、全国周敦颐遗迹遗址地政协协商协作暨周敦颐理学文化学术研讨会、第五届湖南省大学生酒店管理商业策划创意大赛、首届九疑派古琴琴学交流会暨纪念一代琴学宗师杨宗稷先生诞辰160周年活动、湖南省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和周敦颐理学思想国际学术研计会等学术、学科会议。
人才培养
学院学生获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展创新创业实践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一等奖、湖南省大学生旅游专业综合技能大赛一等奖、湖南省大学生酒店管理商业策划创意大赛一等奖、湖南省首届大学生“新声奖”主持人大赛一等奖、世界旅游小姐大赛暨首届樱花小姐大赛优秀奖(2人)、世界旅游小姐湖南区大赛十强(2人)等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100余项,立项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湖南省“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项目等国家级和省级项目3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学生就业、创业、考研、考编、入伍、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成效稳步提升。学生社团“潇湘文旅研学社”服务湖南生态旅游节、永州市旅发大会、江永女书国际音乐旅游周等广受好评。
合作交流
学院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交流。与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联合或独立指导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组织学院师生和学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开展助力九嶷山国家5A景区创建活动、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公益活动、零陵古城汉服古风秀活动、萍洲书院古琴演绎活动、祁剧习唱传播活动等。学院埃塞俄比亚籍博士梅西深入研究乡村振兴、助力中非农业合作,新华社专题报道,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塔费拉·德贝·伊马姆、海关委员会副主任阿齐兹·钱恩·阿贝贝一行莅临学院考察交流和对接合作。
社会反响
学院办学成效得到社会认可,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旅游报、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经济日报客户端、湖南日报、科教新报等刊发理论文章或刊载报道,湖南省旅游学会、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会等学术团体和行业组织及省市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