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心灵港湾成长辅导室验证“知觉从众实验”

作者:   时间:2016-09-23   点击数:

本网讯(通讯员 刘文韬 刘罗)9月22日晚7点30分,在理学院心灵港湾成长辅导室进行了一场知觉从众实验。该实验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理学院心理专干刘罗老师的指导下,由理学院朋辈辅导员担任主试,招募的16级新生作为被试,实验结果证明了从众选择的力量。那么,你觉得自己是从众的人还是独立的人?今天,你的选择从众了吗?

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而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6名大一新生均为自愿参加“视知觉研究。”他们被依次安排了不同时间走进成长辅导室。当被试者准时达到实验室时,发现其他七名“被试者”(实为理学院朋辈辅导员)已经坐成一排,被试者会自然坐在这一排最后一个空位上。实验者呈现出一对卡片,要求被试者们判断三条比较线中的那一条与标准线的长度相等。对每一组实验者都进行了三轮实验,并且第三轮判断中,朋辈辅导员统一口径都报出一个错误的答案,这时,真正的被试者将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

实验结果为,六名新生被试者中有四名选择了大众的(错误的)答案。只有两名被试者选择了自己认为的不同意见答案。实验中,我们可以充分相信,线条的长度是可以准确判断的。然而却有2/3的被试者选择了与自己感官判断的相悖的答案。

看来,从众心理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造成人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群体中,由于个体不愿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感到孤立,而当他的行为、态度与意见同别人一致时,却会有“没有错”的安全感。从众源于一种群体对自己的无形压力,迫使一些成员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自然,生活中,我们要扬“从众”的积极面,避“从众”的消极面,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问题,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凡事或都“从众”或都“反从众”都是要不得的。

   联系地址: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杨梓塘路130号湖南科技学院明理楼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