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杨依婷 彭尧煜 向薛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将主动投身创新创业热潮,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绩写进丰收里!”“肽膜卫士——口腔溃疡速愈专家”项目负责人、我校生工2201班学生李媛在“金种子杯”校内选拔赛上这样说道。目前,由她主导研发的医用多肽复合口腔贴膜已申请国家专利授权,产品进入临床测试阶段,并获得200万元投资,还于今年4月成立湖南星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共进,课程、实训、竞赛、孵化“四位一体”层级促进,以“三融四促”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厚植“双创”新沃土。学校2016年在省内率先成立创新创业学院,2017年获批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2022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先后9次被评为湖南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
今年3月,学校全力落实中央相关部署和省委重要决策,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支持大学生创业工作专班,充分发挥学校科教资源、导师资源、校友资源等优势,不断健全“学校主管、部门统筹、院系主抓、全员参与、全程服务”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更好支持在校大学生创新发展和就业创业。
以政策为基石、优势为杠杆,学校“双创”沃土上,青春星火已成燎原之势,“梦想孵化器”迎来无数“金种子”。
学校2024届毕业生谭显斌,创办湖南湘什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动300余名村民就业,成为长沙“费大厨”等知名餐饮公司螺丝椒主要供应商,2024年营收超1200万元。同样扎根农村的,还有“小湘蜂”团队创始人梁培仪。作为学校2025届省级优秀创新创业毕业生,她在创业日志中写下:“乡村,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创业之路在此开启,定能收获丰厚的果实。”早在2023年,梁培仪的“小湘蜂”团队通过与多家农产品贸易公司合作,建立返乡创业园及工厂,其蜂蜜产品畅销北京、湖南、江西等12个省市。同为省级优秀创新创业毕业生的何宁馨也牵头组建了“小湘农”团队,通过直播电商为江永县邑口村的特色产品脆蜜金桔拓展销路,该项目成功入选湖南省第一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计划立项。
“创业不仅是一场实现自我价值的旅程,更是回馈社会的奉献行动。”在埃塞俄比亚访华的文化交流中,我校2025届优秀毕业生易婉婷正向国际友人展示女书刺绣作品。这位把非遗文化融入创业项目的毕业生,已携女书元素产品参与20余次国际交流,让永州女书文化“价值”满满,走向世界。
“备赛让我对创业过程有了更深理解,创业本质是关注社会需求。”刚刚荣获传媒学院“金种子杯”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的王蓉表示。大一在读的王蓉结合专业所学,与队员创立潇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计划通过“微短剧”推广江永县邑口村的农产品,未来她们将继续服务乡村振兴。
近三年,学校培育了77个重点创业团队,其中56个注册公司。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193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13项,竞赛获奖成绩位居湖南地方本科院校前列。培养出团中央“大学生创业英雄十强”李国琛、“乡村振兴创新奖”全国十强徐晨翔等创业典型。2024年11月,毕业生江小梦作为全省10位代表之一参加全省大学生创业典型座谈会。今年3月,在校学生龙俊和参加全省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调研座谈会并作为3名学生代表之一汇报发言。未来,我校将持续深化“双创”教育改革,努力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审:向薛峰;二审:张云芳;三审:林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