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voc.com.cn/wxhn/article/201904/201904011651575453.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在阳明山脚下,双牌县茶陵镇附近有一个山坳,最近七八年突然出名了,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者,不可胜数。特别到了深秋或初冬时节,公路旁停满了大客车和小汽车,进坳的山路上游人如织,提着篮子卖土鸡蛋或土特产的妇女列队站在路旁招呼客人,仿佛是乡村赶闹子一般,热闹无比。
这个山坳叫“桐子坳”,但撩起大家兴趣的不是山坳里的桐子树而是银杏树,吸引大家眼球的不是桐子而是金黄的银杏叶。就地名揣摩,当地人原本对这些银杏树并不很在意,否则就不会叫桐子坳而叫银杏坳或白果坳了。桐子也是这方圆百里常见的树种,三月开花,六月结果,果实是炼桐油的原料。此地雨多雾重,空气潮湿,家具涂上桐油既可防潮也可防蛀,是农家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所以在老百姓心目中,桐子比白果值钱,桐子树比银杏树金贵,他们才会把这偏僻的山坳叫做桐子坳。
其实,现在的山坳里已见不到什么桐树,最有阵势的还是银杏树。穿过田峒,沿环山小路上得山来,便是一块狭长的沟地,几十株树龄过百、高耸入云的银杏树静静地屹立。树干的下部结实粗壮,三个人的臂膀都无法合围,且无粗枝细桠,敞开了让人亲近。离地二三米处,壮实的树枝才节节向外伸展,撑开宽阔的树冠。单株观赏已成格局,放眼望去,成片的银杏树更是错落有致、气象森严。左边是一面陡坡,坡上的银杏树疏密有致,但树干更加强壮,开阔的空间给了它们更多的阳光雨露,因而生长得更加自在和茂盛。再沿弯曲陡峭的山路往上爬,便是一块较为空旷的坪地,几栋农舍静立一旁,房门正对着这块坪地。坪地边沿也有几棵硕大的银杏,上面挂着林业部门制作的铁牌,证明这几棵树的树龄都在三百年以上。树冠将坪地、屋舍统统搂进怀中,遮挡风雨,分担寒暑。伫立在这些高龄而生机旺盛的银杏树面前,常常让人生出生命短暂、自我渺小的感慨,也会油然萌生归隐林泉、蜗居农舍、餐风饮露、优游山水的心思来。
从农舍旁边的石板路继续往山上走,大约百米之后,坡度略为平缓。又一片银杏林深植其上,从树牌上可以看出,当中绝大多数银杏树的树龄更大,树荫更浓。树底下基本上没有花草和灌木生长,夹杂着风化石的土地裸露在外,任由游人在树下流连嬉戏。有几棵树干较细的银杏,农人将风干的稻草垛在上面,成椭圆形状,平添了几分世外桃源的韵味。在那棵已经生长五百多年的银杏树下,有一方小小的池塘,几只水禽在水面上游弋,将树影摇成涟漪。因了这方水塘,整个银杏林便平添了几分灵气,连那些呆板笔挺的树干都生动了起来。
每年,桐子坳的银杏树都按自己的习性生长,荣枯代谢,生生不息。但人类却按照自己的喜好对这里的银杏进行季节性挑选。一年四季中,除了秋季,人们对这些银杏树不闻不问,一到深秋,便一窝蜂似的涌向这个狭窄的山坳。在他们看来,春夏两季是银杏树苦练内功、自我修行的时间,冬季是它们休整的时候,只有秋天,准确地说,只有暮秋才是它们登台献艺、挥洒才情的时光。到了这个时节,银杏树施展自己的看家本领,将自身成熟的颜色显现出来,把与众不同、高贵纯粹的风韵显现出来。就像农家酿的米酒,经过时光的发酵,借着暮秋绝好的天气流淌出醉人的芬芳,展露迷人的风采。确实,到了深秋,这里的银杏树无论树龄高低,树冠宽窄,每一棵都像身披黄金铠甲的武士,站成威武的阵势,将整个山坳变成金色的海洋。
在湘南这片土地上,能生成大片黄色的植物,只有三种。一种是春天的油菜花,另一种是夏天的稻谷,再就是秋天的银杏树。三类植物中,唯有银杏是把黄色铺展在天空、需要人们抬头仰望的。也只有银杏,不需要农人年年去种植、去伺候,只要季节一到,便大大方方将这醉人的颜色奉献出来,任人观赏、流连和品味。
其实,桐子坳的银杏不知道将自身的风华奉献多少次了,世道波折、人生艰难,少有闲人来关心它的风吹雨淋和叶黄叶落。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闲情逸志也出来了,便有人发现它们、关注它们、推介它们。一时间,桐子坳成为一个新的旅游目的地,新的摄影基地,新的乡村游和民宿点。年复一年,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这个沉寂千年的偏僻山坳红了、火了、声名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