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主要荣誉: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专业、日语专业
国家级一流课程《英语语言学导论》、《大学英语》
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金奖2项
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现场交流活动一等奖
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湖湘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研究”
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湖南省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英语语言学导论团队”
湖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大学英语团队”
湖南省教育系统“芙蓉标兵岗”、湖南省巾帼文明岗
全国大学生英语知识竞赛(湖南赛区)特等奖
湖南省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团体一等奖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团体一等奖
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湖南赛区)团体一等奖
湖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湖南省普通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
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主要概况:
外国语学院源于建校初期建立的英语科,并于1971年招收第一届英语专业学生。1992年,外语系成立。2015年,外语系与大学英语教学部合并组建外国语学院。学院学脉悠长、学养深厚、学风纯正,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科专业发展为龙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上升,服务区域卓有成效,成为省内同类院校中领先发展、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高水平外国语学院。
专业建设
学院现设有英语师范、日语、商务英语三个本科专业,英语、日语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以一流专业建设为目标,聚焦“新文科”建设,将“导师制+书院制”有机结合,推出“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体系架构,着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英语专业成立于1971年,是学校最早设置的专业之一。2002年开办本科专业,2009年被认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16年被评为校级“十三五”转型发展试点专业,2020年入选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专业贯彻“教师为本,师德为先,技能为基,情怀为魂”的理念,经过50多年的办学积累,形成了“强根固本育名师”“筑牢根基强技能”“立根筑魂植情怀”的优势和特色,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文素养良好、英语语言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强、家国情怀深厚、国际视野宽广、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和管理人员。
日语专业成立于2005年,2018年成为湖南科技学院应用特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的重要方向,2020年入选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长期以来,专业不断创新育人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了凸显“厚基础、宽口径、显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校企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语言能力与创新能力并重、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双高”的办学特色。
商务英语专业成立于2017年,2021年通过湖南省教育厅新设本科专业办学水平评估和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评估。商务英语专业坚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秉持“特色、创新、高阶”为建设理念,着力培育应用型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5人。其中,专任教师63人;教授6人,副教授36人,讲师31人;兼职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19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能手3人,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4人,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3人。
科学研究
用脚丈量大地,执笔描绘图景。学院鼓励教师在申报各层次社科项目时,深度挖掘湖湘文化、柳子文化、女书文化等文化资源,深入研究永州特色文化,产出极具地方特色的高质量研究成果。近年来,外国语学院学术氛围日益浓厚,科研教研成果也日渐丰硕。近五年,学院教师共主持省级以上课题6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重大课题2项,省级重点课题9项,省级一般课题46项。共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36篇。其中CSSCI源刊14篇,SSCI源刊2篇,CSSCI扩展版5篇,国家级报纸11篇,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4篇。
人才培养
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和思想引领,切实推进菁菁书院、菁菁学子讲坛、博雅悦读会等平台建设,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品牌活动,积极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态,推动新时代铸魂育人工程落地落实。学院“心晴”特色成长辅导室项目被评为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优秀建设项目。学院先后荣获五四红旗团总支、团建工作创新奖、优秀学生分会、优秀分社团联、十佳社团等荣誉。网红辅导员王素芳花样查寝获新华社报道,点击率达到90万次,她带着红色故事去查寝,深受同学喜爱,先后被《半月谈》、新华社、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报道。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194人。围绕“实基础、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语言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成效明显,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表现不俗。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获国家级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7项,获省级一等奖7项;参加“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大赛,获省级一等奖2项;参加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获省级一等奖10项;参加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获省级一等奖3项;参加湖南省大学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短视频大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参加湖南省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
自办学以来,学院已向社会输送数千名专业知识扎实、工作责任心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优秀外语人才。毕业生就业面广,主要从事教育、外事、外贸、翻译、新闻、科研等外语应用相关工作,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先后培养了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袁红梅教授,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上海政法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胡键教授,全国优秀教师、首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学名师陈清祥特级教师等先进典型。一批批优秀校友们在各行各业自强不息、齐家兴业,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外院学子树立了前行的榜样。
服务地方
学院以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湖湘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研究基地”为依托,为服务国家外宣战略、服务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以及服务地方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智力支持。积极组建地方文化翻译团队,团队成员对柳宗元纪念馆的标识语开展了翻译校正、为景区的从业人员开展外语培训,并参与了2023年零陵区旅发大会翻译、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长沙)埃塞俄比亚大使团陪同翻译、第六届东盟-湖南(永州)名优产品交易会永州市委市政府交替传译和缅甸总理事长和老挝总理事长陪同翻译,有效地推介了永州及湖南的地方文化。团队成员完成了中共永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编纂的著作《柳子风范》《濂溪理学》《永山永水》等的英译。其中,《柳子风范》英译本在湖南省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2023年年会论文和译著评奖中获得特等奖。团队成员在“中国•永州第十届国际柳宗元学术研讨会”上向韩国顺天乡大学柳学专家洪直承教授赠送了该译著,对宣传和弘扬永州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发挥积极影响。
科研基地
“湖湘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基地”于2021年9月由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确立为省社科研究基地。基地负责人为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何丽萍教授,基地首席专家为外国语学院欧华恩教授。基地设秘书1名,方向带头人3人,主要骨干成员27人。基地专职研究员中正高教师人数为12人,占比4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人数16人,占比59%,省芙蓉教学名师1人,省湖湘青年英才2人,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3人。 基地设有3个研究方向:(1)湖湘文化研究:综合运用语言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从事湖湘文化研究。(2)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研究:主要运用翻译学和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湖湘文化在国外的翻译和传播情况。(3)湖湘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主要从“话语生成、话语翻译、话语传播、话语接受”等方面为新时期进一步增强湖湘文化对外传播话语能力、构建和提升湖南形象提出战略对策。